“二人转”史称“小秧歌”、东北地方戏等,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来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吉林是二人转的故乡,这块肥沃的关东黑土地孕育了火辣、质朴的二人转艺术,尽管这朵艺术奇葩已开放了近三百年,但仍然常开不谢,每到傍晚,长春市的各大剧场就会争相上演各种各样的二人转,有“千军万马 全凭咱俩”的传统段子,也有歌唱人间真情的现代二人转演出。

据了解现在一张二人转的门票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上千元,而且场场爆满,观众不仅有本地百姓,更有外地游客,看二人转成了来长春必看的一样东西,足见二人转的魅力。

“转”了近三百年的二人转为何会越“转”越火,赢得全国观众的喜爱?其奥妙就在于它的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兆一:

开始唱腔比较简单,越来越丰富了,他现在叫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这是一个比喻,实际更要丰富,再就是艺人越来越提高了,节目也是从传统节目越来越丰富了。

二人转起源于东北民间,唱的是东北调,说的是庄稼话,跳的是秧歌舞,演的是大家愿意听、乐意看的故事 ,不仅表现了民风、民俗、民情、民心,还把地方性、通俗性、娱乐性融成一体,真正做到了乡情感人,乡音悦耳。

早期的二人转由东北秧歌和莲花落结合而成,也被民间称为“滚地包”,是农民自娱自乐的表演,后来逐渐出现了职业艺人,然而无论是自娱自乐还是职业演出,二人转秉承的都是台上的喜怒哀乐出自台下的悲欢离合,所唱所演都是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

把东北民歌的曲调应用于二人转,只是二人转海纳百川不断创新的又一个体现,其实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创新中,二人转吸纳了民歌、说唱、戏曲、杂技、甚至歌舞的精华,使人们可以把二人转当戏剧看、当说唱听、当歌舞来欣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的成立使二人转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层次,形成了“万人围着二人转,二人唱给万人看”的喜人局面。

《回杯记》是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二人转剧目,韩子平、董伟也因此成了广大农民最喜爱的演员,谈到那个时期的二人转,韩子平说:[出录音]

“二人转过去是比较低俗的,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建团以后,强调了文学剧本的质量,强调了景、光、道、服、化、效,方方面面为二人转装饰打造这样一个情况。再加上呢,从全省各地选调了我们一批优秀的演员,你像董玮呀,郑淑云、秦志平、李晓霞、关长荣,包括我们的一批民间艺术团的力量。在这多方面的打造下,二人转可以说普遍提高了一个档次。使得过去对二人转印象不好的、认为它没有文化很俗气的人,看了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这一套东西,说喜欢二人转。而且咱们是进了北京,进了中南海,演出那十几年是非常非常的辉煌。”

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受到影视作品的冲击,再加上国有民艺团体制的限制,二人转的演出和创作走入低谷,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演员都处于后继乏人的状态。东北风二人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普安回忆了九十年代刚在长春建二人转剧场时的情景:“做的非常不顺利啊,没有好的演出场所,没有好的演员,一到七八点钟的时候就看客人,来个车,就看车上下几个人,是四个还是八个。台上演着戏,下面没有人。1000多人的场子,十几个人的时候也有。”

为了让二人转走出低谷,马普安等一批致力于二人转发展的文化企业家开始琢磨如何才能让二人转再火起来,经过与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研究者们的探讨,得出这样的结论:二人转本来是农民的艺术,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与观众心贴心,在城市里演出也要与观众心贴心,想办法适应城里人的口味,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于是通过对城市观众的调查研究,民营二人转剧团率先把适合现代城里人口味的舞美、灯光、服饰、道具应用到二人转的舞台上,由此二人转演出中又多了一个新行当­­­­­——导演,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的年轻导演刘美阳:“因为二人转也要与时俱进啊。在现在这个舞台艺术来讲,光是靠演员很有实力的表演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观众的要求了。这么说吧,演员的表演可能只占40%,因为现在我们的电影、电视已经用电脑设置的更加好看、更加离奇,所以说对舞台剧的要求,现在就更高了。当他没有看到演员的时候,他听到的是音乐、看到的是灯光。这个效果对他很重要,就是推动着舞台的进步、也推动着二人转的进步。”

虽然现在的二人转仍然是“一旦”“一丑”彩扮成中性形象,跳进跳出扮演千军万马的角色,但在说、唱、扮、舞、绝等方面都有了顺应时代和观众口味的创新,如伴奏乐器上增加了扬琴、琵琶并兼用武场鼓、锣、钹以及电声乐器,演员手持道具上增加了花伞、纱巾、长绸,唱法上溶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说口上更强化了与观众间的互动,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如今二人转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向良性循环,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新的艺术元素不断融合,培养二人转后续人才的东北风艺术学校也成了孩子们争相就读的学校。著名二人转作曲家那炳辰:“现在二人转有个“四多”现象,就是看的人多,学的人多,关爱它的人多,经济效益好的人多。”

一头是生活,一头是艺术,二人转近三百年的发展创新告诉人们:艺术的创新发展必需紧跟时代,与观众贴心,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全国类似二人转这样的民间艺术不下几十种,但从发展来看,有的保持“两小戏”原貌变化不大,所谓“两小戏”是指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有的衍变成“三小戏”后,丢弃了说唱等成分,变成一般的戏剧形式,有的则被大剧种或新剧种所吸收,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二人转则与众不同,它的发展创新既保留了传统二人转的艺术形式和唱腔,也保持了演员与观众这种“我”和“你”的亲密关系,在广泛吸收融合的过程中,在长期的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表现力,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门类,在这里我们也祝愿盛开在关东大地上的二人转之花越开越盛,走向世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