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一个世界两种生活。一群拥有梦想的孩子,为了心中彩虹般的梦,毅然选择了二人转这条道路。他们大多来自城市周边的小村子,父辈们都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在很多同龄人参加高考的那一刻,他们还在翻跟头、转手绢。

在长春市某二人转培训基地,一群追求梦想的孩子在高考这一天,仍在一如既往地练功。

同龄人参加高考 他们在 “练功”

早晨6点40分,铃声响起,孩子们睡眼惺忪地从床上坐起来。上课时间马上到了,怕迟到干脆就不洗脸。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共同点都是为了学二人转,或谋生,或喜爱,或梦想……

昨日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在其他考生踏入考场的那一刻,这些20岁左右的孩子们,依然在练功室“练功”。有很多孩子表示,他们也曾坐在充满朗朗读书声的课堂,但后来发现自己厌学了,就来学习二人转了。

来学二人转的孩子,有家里同意的,也有反对的,但最终因为拗不过孩子,都改成了支持。农村的家长大多抱着这样的想法,孩子成绩一般,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既然孩子爱好二人转,索性尝试一下,保不准也是一条出路。

有人天生挚爱 有人迫于无奈

马畅,19岁,学二人转两年半,符合二人转基本的选角要求,身材清瘦。这天他请了病假,回德惠老家。两年半的学习中,他回家的次数很有限,过年过节,因病因事,其他时间不敢耽误。苦学技艺,为的是当初的梦。跟同龄人不同,大家都是听流行歌曲,他听二人转。初中还没毕业,他跟家里打了招呼,就来学二人转,家里人见他执着,也没阻拦。

“学习成绩也不好,就来学二人转了,以后还能赚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家长正将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送到二人转学校。小姑娘很扭捏,在学校大门口抓住门把守,哭天喊地的就是不想学二人转,像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孩子的家长表示,学习不好也没办法,干脆就来学二人转。这样的孩子迫于家长的压力,被强迫送到二人转学校,其实他们的心中并不快乐,或许他们也向往能像同龄人那样上大学。

痛并快乐着 因为心中的梦想

学二人转的孩子给人的感觉有些早熟,许是唱词里凝结了民间传说,汇聚了世俗牵挂,学戏的孩子被熏染着。话语中根本不觉得他们还是孩子,其实他们中最大的才22岁,正是大多数人上大学的年龄。

别看一说话,透着大人腔,但在基本功的课堂上,孩子的天性便流露无遗。翻跟头打把势,连续空翻……这些动作在大班的孩子这里驾轻就熟,伸伸胳膊腿,说来就来一个。

绷直的腿,齐刷刷地倒立在墙上,一立就是十几分钟。这样的训练,是家常便饭。有的孩子赤裸着上身,阵阵微风从窗缝钻进屋里,孩子们的额头却冒出细细汗珠。

走马灯似的空翻,一堂课下来,不少于40个,孩子们累得气喘吁吁,可是没有人叫苦喊累,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登台演出的那一天。

面对严格的选拔 大家不敢怠慢

在长春某二人转艺术学校的长廊里,遍布在教室墙上的是校长与赵本山及其徒弟们的合影。孩子们说,前几天赵本山的徒弟唐鉴军来了,再加上电视剧的热播,孩子们潜移默化中也都认为,如果被选上,未来的路要平稳得多。“唐老师说要再来几次,多看看,选徒弟是慎重的事。”学生小宝说。

一年之中,总有各种艺术团体或者大的剧场来学校要人。被选上的,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基本功好的、有特长的、有“卖点”的、适应市场速度快的。究其根本,就是要说唱扮舞绝,样样精通。

300多年传承 走出自生之路

这样一群来自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后就选择了二人转这条路,是什么动力牵引他们前行呢?时下,全国多种地方戏剧普遍在危机边缘挣扎,那么曾经被人们称为“土掉渣儿”的二人转,为什么还是吸引了那么多人来求学呢?

“群雄并立,六国纷争。”有人这样形容眼下二人转市场。那些学二人转的孩子是秉着文化传承的价值观来学习二人转,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才这样选择的呢?

该学校专业老师王凤德说,二人转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并且一直都在变化着。300年前起源于东北乡村的二人转,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城市化,在经济和市场砝码的影响下,大胆地走出一条自生之路。二人转的命运,给其他曲种、剧种以启示。

几年刻苦学习 四条道路可走

二人转作为一种大众通俗文化形式,有着强烈的泥土气息,不乏大胆原始的欲望表白。目前红遍大江南北的二人转,很多已经由纯粹民间俗文化变为雅俗共赏、可以推广的通俗文化,因此又称绿色二人转。王凤德认为,现代的二人转是每天都要有新变化的,如果不创新就注定被淘汰。王凤德说他是这样教学生的,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包装学生的。

那么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呢?王凤德说,现在学二人转的孩子一般都会有四条路可走,首先就是社会上一些专业的演出团体来学校招人;第二条路就是有的文工团也需要二人转演员,“那的待遇比较好,三险一金比较稳定。”王凤德说,等待孩子们的第三条路就是一些传媒单位,说到这他顿了一下。“最难走的也可能是最有成就的,或许就是第四条路了”,那就是等孩子们技艺娴熟时,走演艺之路,孩子们每天可以辗转几个场地,赚的钱也比较多。

二人转被接纳 能够一夜成名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俗语东北人都知道。以前二人转艺人一到,整个屯子杀猪摆酒,走时全屯含泪相送。但是,二人转被认为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低到什么程度?一般人家的女子不和二人转艺人通婚,喜事白事艺人不能进大棚,更不能与主人同席。

然而在今天,二人转已改头换面,将更多来源于生活的元素融入其中,“粗口”二人转已经登不了大雅之堂。随着二人转的日新月异,二人转市场也由农村“包围”了城市,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接纳,就像小沈阳那样一夜成名。这些放弃学业的孩子们,也许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二人转的得力传承,或许就是这些孩子们梦寐以求的春天。但也有市民认为,孩子们这样下去也终究不是个办法。(邵梁 杨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