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对二人转的解释是,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由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上台面。由赵本山在2000年提出,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有人对此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其失去了田间地头二人转的乡土味道。
日前,笔者一行在哈尔滨看“二人转”后,用广东方言来说:纯粹是“全场搞笑”!但这“搞笑”,让不大熟悉东北风情的广东人从头看到尾,并笑得与东北观众一起不顾一切地直拍桌椅,前仰后翻!
此次到东北的一行人中绝大多数是南方人,对这东北“二人转”没什么兴趣,在沈阳未被“地陪”所“诱惑”,直到哈尔滨时却让“地陪”给“软硬兼施”去看了。去之前,不少人都说“去看看没啥意思就走!”可是,两个多小时竟无一人退场!相反个个从头到尾合不拢嘴。
我们所到的是全哈尔滨比较有名的三、四间中的一间“二人转”剧场,据说一年到头晚晚演出,场场爆满,而我们所看的这场也同样:全场无一空位。连通道和上了二楼的楼梯口四处都站了观众!这所谓的“二人转”,除第一个节目是“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边走边唱边舞”之外,全是说笑、逗乐还有杂耍、舞蹈和打工夫等节目。但不得不说的是:尽管这“二人转”似乎“名不正言不顺”,拥有相当一部分旅游团也即东北以外的观众却异常地乐于其中。看完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同行者们也都说看这“二人转”确实是很开心。这种表演实际上就是让忙碌和苦恼于现实生活中的观众放松两个多小时,大笑两个多小时!而一主持人所说的“会制造快乐,能传播笑声的人就是懂得生活的人!”之话非常中肯。
我听当地人说:东北人普遍喜欢看“二人转”演出,不少人一年到头就爱看它。还有不少人开心了去看“二人转”,心烦了也去看“二人转”。而不少冬天晚上不出门的东北人外出的事就是去看“二人转”!
另外要说的是:“二人转”演出从头到尾几乎是两个男女之间的“逗”。而这两个男女,几乎都是夫妻,所以他们都比较放得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