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曾有一个梦想:“我的计划是十年内各个省会基本有一个刘老根大舞台”,对此,他有信心,却并不急于行事。多次采访下来,能明显感到赵本山极具智慧,他永远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固然好,却也要担心行进过快遭遇雪崩:“说实话,在深圳、上海、重庆我都敢多开几家,但是在北京,我认为两家店就足够了。不管什么东西,一多就杂了。就拿北京前门店来说吧,一个容纳300名观众的剧场,我的管理团队就需要上百人。如果摊子铺得太大,管理上就有压力,根本管不过来。”
赵本山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刘老根大舞台全国不宜超过10家。现在我有9家,年底北京再开一家,正好就10家了。以后我要是再开刘老根大舞台,就要在前面10家中挑出一个规模最小的关闭,以此类推,既扩大了规模,又保持了数量。 ”
赵本山的商学院同学们也有支了不少好招:“如果说本山传媒产业链上有什么需要加强,可能是管理人员上,他这些徒弟应该没有问题,开这么多剧场,管理人员怎么分配,是需要探讨的。公司的经营各方面、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关键的问题。他的起点比较高,把二人转提升到能登大雅之堂,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但这个集团比较年轻,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经验问题,不过这是发展的,不是什么问题。”
最后要澄清的一个观点是,很多人在解析本山传媒时,都会以近来的投入与产出为案例,由此得出本山传媒成本小、利润率极高的结论。事实上,就如肇恒玉所说:“没有那么多年的积累和投入,现在怎么可能有产出?如果你把这么多年的投入都算上,利润率其实并不是外界想象得那么离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