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一代名伶——黄桂珠

核心提示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翻阅广东汉剧的艺术历史档案,最吸引笔者眼球的当属一组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黑白照片。它记载的是广东汉剧《百里奚认妻》剧组在北京中南海小礼堂演出后受到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情景。其中一幅照片的画面特别令人难忘——身材伟岸、穿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与一位在剧中扮演女主角(饰杜氏)的演员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她就是黄桂珠,广东汉剧一代名伶。

黄桂珠

人物小传
黄桂珠(1916-1994),广东大埔人,中共党员,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历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汉剧院副院长。代表作有《百里奚认妻》《打洞结拜》《红书宝剑》《贵妃醉酒》等百余部,1962年在戏曲电影《齐王求将》中饰演主角钟离春。

艺海沉浮 梨园峥嵘

1916年6月17日,黄桂珠出生于饶平山乡的一个贫苦家庭,3岁时由大埔县双溪下沐教村艺人黄荣才收为养女。10岁随养父学戏,12岁登台,拜来明师公为师,攻花旦、青衣,取艺名“吉妹”。黄桂珠自幼生性温和聪慧,天生的一副好嗓子,音色清亮、高亢甜润,深得师父赏识,既悉心教她演戏,又教她断文识字,还经常给她讲述做人的道理。年幼的黄桂珠也确实争气,把师父教的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学会了汉剧青衣行的许多代表性剧目,无论是在“荣天彩”还是在“老福顺”“新天彩”等戏班,在师父的关照下,她尽量多学戏,多演戏,小小年纪便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技艺日进。至十七八岁时,已成为潮、嘉、惠和福建闽西诸地竞相聘请的汉剧名旦。她的启蒙戏是《龙井寺》,主要代表作有《百里奚认妻》《打洞结拜》《昭君和番》《女审》等。她反串小生如《芦花雪》中的闵损、《送寒衣》中的韩湘子均深得观众好评。抗战期间,黄桂珠还参加了由粤东地区文化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救亡”演艺活动,先后创排现代戏(俗称文明戏)《东方一角》《汉奸走狗的下场》《补肩褡》《抓特务》等抗战剧目,在抗战前线云霄、诏安、漳浦、汕头、潮州等地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日斗志。

南国牡丹 争奇斗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地方剧种的生存和发展。风华正茂的黄桂珠和许多汉剧知名艺人一道由政府改组接收,走进了新中国的文艺百花园。当年,黄桂珠曾自豪地说道:“在旧社会,我们被人叫做‘戏子’,今天,我要感谢共产党,让我成为人民的艺术家!”正是如此,黄桂珠的艺术生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她满怀激情地参与剧种的改良和革新,不断创排新剧目为基层山区的老百姓演出。她废寝忘食地与同事一道,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筹备成立广东汉剧院(前称“广东汉剧团”)。

黄桂珠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细腻,朴素深刻;演唱嗓音清婉,字正腔圆,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行腔持重,韵味独特,自成一派。如饰演杜氏,唱来哀婉痛绝、真挚感人;饰演秦香莲,风格朴实淳厚,脉络层次分明; 饰演少女赵京娘,唱腔复杂多变,表现纤细文秀。经她参与改革的广东汉剧院优秀唱腔艺术,体现了音色控制自如、高低音游刃有余的娴熟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1954年,粤东地区及广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汇演时,黄桂珠饰演《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荣获特别表演奖。

1957年4至5月期间,黄桂珠有幸被选拔参加广东省四大剧种(粤、潮、琼、汉)上京汇报演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15日这个难忘的时刻,她和黄粦传担纲主演的《百里奚认妻》被选到中南海小礼堂作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上台接见全体演职员。也就是因为这次演出接见,广东汉剧被周恩来总理誉称为“南国牡丹”。

随后,广东汉剧在京城连演《盘夫》《店别》《三打王英》《林昭德》《柴房会》等多出剧目,深受业界和首都观众的好评。期间,全国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田汉、梅兰芳、张庚等先后观看演出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诚如京剧大师梅兰芳于1957年5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文章,赞誉黄桂珠的表演:“以清亮圆润的噪音,婉转凄凉的声调,感动了观众的心……”又如戏剧名家田汉赠诗盛赞黄桂珠的表演:
琶声激越穿云汉,琴语低徊泣鹧鸪。
来年汉戏流纤巧,古调应弹向楚都。

从建国之初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黄桂珠在粤东乃至全省,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广东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1956年组建广东省汉剧团,她是副团长;1959年正式成立广东汉剧院,她是副院长,同时兼任当时省、市的许多社会职务。1962年,她和广东汉剧著名老生黄粦传担纲男女主角的大型历史剧《齐王求将》(黄粦传饰齐王、黄桂珠饰钟离春娘娘)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广东汉剧首部戏曲艺术电影(陶金执导)。

广东汉剧一代名伶——黄桂珠

一代名伶 风范长存

黄桂珠一生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旧社会的恶劣环境中,她生活严谨,作风正派,一贯自爱、自尊、自信、自强,多次义正辞严地拒绝官绅、豪富、纨绔子弟和流氓阿飞的威胁利诱及纠缠恐吓,被戏剧界同行誉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铁姑娘”。她为人朴实,不以名演员自傲,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和剧团团员一起扛着被包上山下乡,到工矿、部队演出。她体谅国家经济困难,主动要求减薪, 而对有困难的同仁,则常常给予资助。

1978年3月,在中央和省、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怀重视下,饱受“十年浩劫”的广东汉剧院重新挂牌成立。黄桂珠闻讯喜极而泣,与舞台姐妹们奔走相告,为剧院恢复传统戏创作出谋划策。那时她已是年逾花甲,早就办理退休离开了岗位。但剧种需要她、舞台需要她、后辈的成长更离不开她。因此,广东汉剧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直聘请她为艺术顾问,梅州戏剧学校也聘请她担任副校长。同时,她还担任省剧协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和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扶掖艺术后辈几乎成了黄桂珠晚年生活的全部。

1994年8月4日,黄桂珠老师走了,带着几分眷恋、几分遗憾,一代广东汉剧名伶走完了她79年的艺术人生……

掩卷而坐,思绪万千。纵观三百多年的广东汉剧历史,黄桂珠的艺术人生是一座高耸的丰碑!她的人品、她的艺德,影响了广东汉剧几代人的成长。从梁素珍到李仙花、杨秀微,从谢仁昌到张广武、钟礼俊,从嵇兵、黄丽华到管乐莹、邓振鹏、陈文斐……让我们共同祝愿广东汉剧这朵“南国牡丹”枝繁叶茂、永吐芬芳!

春秋几度,时光荏苒。今年的6月17日,是黄桂珠老师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桂珠老师啊,您老可曾听见,剧院排练厅里的大苏锣又在敲得隆隆作响,那批刚从艺校毕业的孩子们,正在复排当年您老演唱过的经典名剧《百里奚认妻》……

文章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徐青 国家二级编剧、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