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潜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木偶戏搜集整理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传承木偶戏做出贡献的黄铺春苑民间班社的班主程泽君一下子成了家乡的新闻人物。
拜师学唱黄梅戏
家乡演出有名气
今年34岁的程泽君(艺名李良玉)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只有初中文化,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她不但爱唱歌还会吹竹笛,最酷爱的是唱黄梅戏。
程泽君1989年10月拜师学唱黄梅戏,她的师傅名叫余根五,终身未婚,无儿无女。师傅今年76岁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余根五师傅曾在县黄梅戏艺术团学习黄梅戏,后在家乡辅导文艺骨干,余根五师傅的弟子有100多人,上个世纪70年代他领办了业余剧团,在家乡小有名气。拜师后程泽君就随师傅到岳西等周边县演出,她扮演的娃娃生唱红了,每场演出,观众都是掌声如雷,随后又到湖北、天津、武汉等地演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与赞美。
改学木偶戏
演出很风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叫贾英堂的老艺人,表演了余根五师傅从未见过的木偶戏,余根五师傅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正准备虚心求教的时候,贾英堂老人不幸去世,为了不让木偶戏失传,余根五师傅借高利贷,高价买下了贾英堂的全部演出木偶,开始自学木偶戏。余根五师傅看程泽君悟性很好,1992年将快要失传的木偶戏艺术传授给她。
说起木偶戏许多人还不清楚,木偶戏戏台装饰是由铝合金组成的,长195公分,宽120公分,高210公分,形成一个长方形,外围和顶棚是由雨布做成,配有对联横幅美丽可观,木偶戏演员有生、旦、净、末、丑共18个,且有面具配合,有个谜语比较形象地解读了木偶戏,“在家想困,外出想高,玩的没得裤子穿,还唱南腔北调”。演出舞台内有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两张桌子中间放有一只道具箱,台内前方放有演出时所需用品(托盆、衣帽等)。台内桌子上有操作、配音演员和文武场4人,演出时操作木偶的人在中间,两边坐的是文武场和配音演员,操作时演员两手同时运用,做到手脚灵活,让木偶活灵活现,调度演出依次出场的各个演员。可谓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尽管木偶戏操作难度比较大,但由于程泽君机灵勤奋,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技艺,一年后就能单独登台演出了,她演的第一本戏是《金钗记》,后又演了《卖花记》、《双结义》等等,现在传统36本黄梅戏程泽君都能演。
自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木偶戏在家乡演出走红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家乡的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七月半、娘娘会、谢天酬愿等都请木偶戏演出以示大礼,那时的木偶戏演员走村吃村、走县吃县很是风光。
重拾木偶戏
担心无传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曾经辉煌的木偶戏逐渐落在了时代发展浪潮之后,程泽君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不得不“下海”经商,开了超市,她学会了驾驶技术开始送货下乡,“不能当饭吃”的木偶戏,一度被尘封。
“每次听到唱戏我的心就一震,我实在舍不得木偶戏这门艺术啊!”程泽君说:“2005年我又外出演出木偶戏,在丈夫的帮助下,投资了一万多元添置了调音台、音箱等设备,同时自制木偶、整理木偶戏。如今师傅年事已高,中风多年,他的饮食起居都是我照顾。现在我最担心的是木偶戏的传承,木偶戏太难了,学木偶戏需要天赋,我这里会操演的不到5个人了,我真担心这门艺术在我手里失传。”
那天,笔者在程泽君家看见她12岁的女儿能歌善舞,操演木偶有模有样,这不是当然的传承人吗?程泽君说只有女儿一人还不行。确实!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