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下午,黄梅戏艺术节公益性专场演出之教师及教体工作者专场在人民剧院上演。300余名教师及教体工作者走进剧院观看由望江县长江黄梅戏剧团打造的大型现代黄梅戏《胡久根卸任》。
“《胡久根卸任》这个剧商演演了14场,专业艺术舞台也演了4场,可以说,这个戏我们演起来很顺手。”望江县长江黄梅戏剧团团长王良结说。虽然如此,为了在艺术节上呈现艺术水平更高、舞台效果更佳的演出,剧团仍对原有的剧本进行了改良和打磨,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更精细,情节设置更完整合理。“经过了一年的打磨,我们会将最好的表演献给为社会辛勤奉献的‘园丁’。”王良结说。
台上,经过不断打磨的好戏精彩上演;台下,300多名教师及教体工作者在节假日走出课堂、走进剧院,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这次艺术节把文化还原于文化,更加重视文化的本质,同时票价也非常实惠,让黄梅文化更接地气,更加惠民。”来自安庆一中的语文老师苏家友说。苏家友是一名黄梅戏戏迷,无论是外出还是参加研讨会,他都会极力地推荐家乡的黄梅戏。但因为教学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机会专门到剧院看戏。“这次的活动让我很有感触,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会注重地域文化的教育,让后辈把黄梅文化传承下去。”苏家友说。
“一个民营剧院能够演一场这样的大戏,很难得,很棒。而且这个戏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看后也深受启发,不虚此行。”出自“戏曲之家”的安徽工业学校的老师吴逸灵看完演出后告诉记者。而谈到本届艺术节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十一场公益性专场演出,吴逸灵说,“专场演出保障了各个基层、各个群体看戏的机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市委、市政府很用心,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肯定和激励。”(记者 江月 实习生 李璇)
教师及教体工作者观看现代黄梅戏《胡久根卸任》。江胜 摄
传统剧目与原创现代戏齐登台 戏迷称“天天演”演员唱出了剧中人的感情
10月3日下午,广场文艺天天演第十四场———怀宁县文化馆专场登陆市科技广场文化舞台,为广大市民带来两部传统黄梅剧目和两部原创现代黄梅小戏。
“这些业余演员特别投入,唱出了剧中人的感情,一点也不比专业演员差!”家住华中路165号的市民潘孝士兴致勃勃地说道。自9月20日广场文艺天天演开演以来,潘孝士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小板凳赶场看演出,一场未落下。
本次专场演出,怀宁县新声黄梅戏剧团和怀宁县黄龙镇永生黄梅戏剧团一共23名演员,为广大市民献上《女驸马—洞房》、《无儿胜似儿》、《春风惠残》和《小辞店》四部黄梅戏。
“我是个盲人,从小喜欢听黄梅戏,从事剧团工作10年了。感谢市委市政府重视黄梅戏,给我们民营剧团展示、学习的机会。”怀宁县黄龙镇永生剧团团长赵章呈表示。
郝小莲第一次来安庆市区参加演出,心里却一点不紧张。“这次是来市区演出,发现台下观众很多,我们心里很高兴。”开演前一个小时,演员们几乎都化好妆、换好服装,等待上台与观众见面。
“演得非常好,化妆精致、唱腔动人。”市民余春江惊喜地说道。余春江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家人,趁着十一长假他带家人来科技广场玩耍,正巧看到广场文艺天天演,便和家人一起欢欢喜喜地欣赏免费的黄梅戏表演。(记者 雷琳琳 实习生 朱新桃)
怀宁县永生黄梅戏剧团表演黄梅戏《春风惠残》。
艺术节第六场剧目评论会专家点评《烟雨杏花村》
用舞台艺术语言复原历史故事值得称赞
10月3日,由文化部组织的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第六场剧目评论会举行。现场专家对10月2日晚展演的剧目《烟雨杏花村》进行了细心“把脉”。
《烟雨杏花村》是池州市黄梅戏剧团今年重点打造的一部新戏。该剧讲述唐朝诗人杜牧从黄州迁贬池州,虽遭奸吏掣肘,苦闷难述,但最终铲除邪恶,为好友伸张正义的一段经历。
剧评会上,专家表示,该剧舞台台风严谨,演员表现大气,舞美非常漂亮,用舞台艺术语言复原历史故事的剧本内容值得赞赏。“把当地历史人物的故事写进剧本,对当地人民和后人是一种传承,是非常值得做的”,一级编剧沈虹光说。
同时,专家也指出了该剧目存在的“毛病”,认为该剧文本线索不清晰,主线、副线编织不清楚,切入点没把握好,显得整个剧有点“散”,观众容易雾里看花,希望回去后能继续抓好这个戏,铺垫做充足,理清主线,把这个珍贵的题材打磨成好看、耐看的黄梅戏舞台剧。(记者 江月 实习生 李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