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交流让戏曲之美“触手可及”
在广州生活的李秋萍阿姨是黄梅戏的忠实票友,如今,她除了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外,还通过一款戏曲App学唱段、秀嗓音、打擂台,与安徽、湖北等地戏迷互动交流。记者在苹果和安卓App商城里键入关键词“戏曲”,分别找到142个和113个结果,有名家名段听过瘾等欣赏型,有戏缘、唱戏吧等融学唱、交流、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有以戏曲故事连环画为主题的儿童教育型,还有以戏曲魔拍为主题的美妆娱乐型。“戏曲人也应该有互联网思维,依靠现代化传播手段,推广、传承和创新戏曲艺术。 ”戏缘App创办者黄俊棋认为,我们不能把戏曲当作濒危物种那样去保护,而是要让“她”活在当下,用现代信息技术赋予“她”新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第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许多陪爸妈看戏的年轻观众大呼“没想到这么精彩”。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局局长胡敏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纷繁复杂,定位明确、精准投送的信息推广非常重要。一些地方院团的剧目其实很不错,不少节目达到国家级水准,但由于营销资金短缺、宣传方式“老套”等原因,观众知晓率和关注度不高。她建议,整合传统和新兴媒体资源,多维度发布信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更多观众感受戏曲之美。戏曲爱好者杨妍妍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电影上映前有预告片推送,一部大戏演出前,能否也制作一个精华视频,让观众提前感知其魅力? ”
传承的前提是了解,虽然戏迷群体整体上在萎缩,但仍有一批潜在的戏迷等待挖掘,这就需要戏曲人以更加生动、时尚、有趣的方式将戏曲之美传达给潜在观众。记者留意到,省黄梅戏剧院、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等省内戏曲院团纷纷开设微博、微信,推介经典唱段,推送演出信息,发布剧院动态,但由于资金投入和人力有限,单向推送的多,与粉丝之间的双向互动比较少。
视频网剧让戏曲走进年轻人生活
这个冬天,由再芬黄梅领衔出品的网络剧《后台很火》着实火了一把。这是国内首部以戏曲为主题的网络剧,2015年12月3日,该剧登录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乐视等视频网站,目前已播出16集,播放6000多万次。
《后台很火》的演员全部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担纲。在剧中担当主演的张恒说,大家平时见惯了演员在台前的光鲜,很少关注后台的他们是什么样子。其实,每一部舞台剧的成功都离不开后台,后台有繁忙与艰辛,也有欢乐与精彩。这部剧,就是通过摄影机,将后台的一幕幕“酸甜苦辣”呈现给大家。
“自从看了《后台很火》,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愁眉苦脸了”“虽然洋相百出,但他们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网友们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谈到创作这部剧的初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说,80后、90后乃至00后,是网络剧的主要受众群,让他们安安静静地看完一台大戏不太现实,我们希望通过讲述年轻一代黄梅戏演员在戏里戏外的有趣故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看剧过程中了解戏曲演员的工作生活状态,了解戏曲的服饰之美、道具之美、对白之美,进而慢慢地关注戏曲、喜爱戏曲。
毫无疑问,青年是戏曲艺术的未来,吸引和调动他们对戏曲的关注,就要贴近他们的视角讲故事、运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做传播,在这一点上,再芬黄梅作出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项目众筹让戏曲亦可“私人定制”
戏曲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既有文化产品日益多元化、观众欣赏口味变化的原因,也有营销渠道欠缺和市场培育不足的因素。对于许多文化体制改革后方才走向市场的戏曲人来说,资金筹措、市场营销等都是全新课题,学会运用电子商务、众筹等互联网新兴概念,非常必要也十分管用。
2014年10月,81岁的泗州戏“武旦皇后”李宝凤第二次赴北京演出。与众不同的是,老人家及剧团从蚌埠进京演出的相关费用,通过网络众筹完成,北京市的几家公益组织还提供了场地等支持。 “一次众筹不能让一个地方戏马上焕发生机,但能得到那么热心人士的关注与支持,还是很有意义的。 ”众筹项目发起人、李宝凤的孙子吕咸蔚说。
在南京,一个量身定制的戏曲众筹项目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2015年10月,南京票友高利平等发起了一场京剧众筹活动,戏迷们自掏腰包,邀请“当代孟小冬”王珮瑜来宁演出。到2015年12月22日,《王珮瑜京剧清音会——2016南京站》众筹项目获得了302人次支持,众筹款项达85038元,成功收官。今年1月8日晚,演出将在南京369艺术剧场上演。既然是戏迷们“私人订制”的众筹项目,表演哪些曲目自然也由戏迷们来决定。经过大家投票,王珮瑜将演绎《捉放曹》《四郎探母》《珠帘寨》等经典唱段。
从戏迷角度来说,以往是被动等待,现在可以凑份子把梨园大家请来,点自己想听的戏;从名角角度来说,可以直接与粉丝们对话,容易形成共鸣;从市场角度来说,戏曲产品的供需两端有效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避免了虚高票价,南京戏迷的众筹项目颇具推广价值,安徽省演艺院团和戏迷组织不妨尝试尝试。(李跃波)
(摘自 《安徽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