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和湖北省都说自己是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戏究竟起源于哪里?一座保存完好的的古戏楼能否解开黄梅戏的起源地之谜?毛泽东是如何总结黄梅戏流传演变的历史?
黄梅戏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多年来,关于黄梅戏起源地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有人说它的起源地是湖北省黄梅县,也有人说它的起源地是安徽省安庆市,还有人说是鄂赣皖三省交界地区。它到底起源在哪里呢?
说到起源,人们免不了会问,早期的黄梅戏是什么样子的呢?
史书记载,黄梅县北部的大别山自古盛产茶叶。每当收获茶叶的季节,男女青年上山采茶,边采茶边唱歌,人们称之为“采茶歌”。
“三阳天,春光好,百鸟盛多。三月三,去采桑,母女两个。宝童哥,生得好,有才又有学……”
采茶歌有独唱和对唱,常常是一人唱了众人和,唱的内容既有历史传说也有今天的见闻,大多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这就是黄梅戏的雏形。
后来,采茶歌又从茶山唱到了湖上渔家,唱进了市井乡村的千家万户。
清朝的一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黄梅采茶歌:“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诗中的多云山就是黄梅县北部的茶山。乡亲们用采茶歌的形式讲述故事,逢年过节的时候又聚在一起演唱,自娱自乐。这时候,黄梅戏逐渐具有了一个戏曲剧种的形态。
根据安徽省宿松县志记载,民国初年的时候,黄梅县的采茶小戏,当时已经叫做黄梅戏了,而且受到了安徽人的喜爱。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徐守海:“根本上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来说,黄梅戏还是起源于黄梅。这里面有安徽宿松县志的记载。这个版本是 1920年,民国九年的时候,(安徽省)宿松县志上面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然而,来自安徽的史料毕竟只是一个旁证,在黄梅县,今天还能够找到黄梅戏起源于这里的证明吗?
根据民间传说,黄梅戏的第一个女演员叫邢绣娘。绣娘就是绣花的女子,为什么这位黄梅戏的创始人又被称为“绣娘”呢?难道黄梅戏与绣花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在2006年发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得到了印证,黄梅挑花与黄梅戏共同名列其中。说起两者的渊源,我们还得先了解一下黄梅挑花的特点。
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实践和创造,这门民间工艺日臻完善,花样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黄梅挑花的作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被面、床单、门帘、围腰等,其中以方巾最为出色,曾多次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这位民间艺人就参加了人民大会堂那幅挑花作品的制作。
“杨家将”和“穆桂英下山”都是传统戏剧的剧目。黄梅挑花的图案大多取材于黄梅戏,表现剧中的人物和故事,黄梅挑花传播了黄梅戏,也见证了黄梅戏起源于黄梅的史实,可说是花中有戏,戏中有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周濯街:“黄梅挑花和黄梅戏实际上是二位一体的,也就是说黄梅挑花经常把黄梅戏的故事拿来作为花样,而黄梅戏又经常演绎、演出黄梅挑花的故事。甚至有一些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演员。黄梅挑花的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的演员。比如说我们著名的黄梅戏演员邢绣娘,她为什么叫邢绣娘,就因为她原来就非常会挑会绣,后来才成为黄梅戏的著名演员,也是黄梅戏的创始人。”
2006年9月,黄梅县杉木乡安乐村牌楼湾古民居群里,发现了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乾隆年间的黄梅戏古戏楼。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