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七年里,我感觉“再芬黄梅”思路很明确,在发展上有着清晰的规划。
作为一个演出机构,它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传统经典剧目这块,《女驸马》、《小辞店》、《孟丽君》,都没有丢,根据现代审美和观众需求,进行调整,让这部分剧目活了。
同时,在原创剧目上又大获丰收。比如早些时候的《公司》、《美人蕉》,比如《徽州》系列、《靠善升官》、《寂寞汉卿》,这些剧目的创作,我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由此,“再芬黄梅”开始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有了市场,有了收入,团队才能运转起来。随着演出的全面开花大获丰收,“再芬黄梅”的牌子越来越成熟,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
为什么要打品牌戏剧,就是要强调自己的艺术标准,无论是商演、巡演、惠民演出,还是高雅艺术进校园,走到哪里,品牌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徽州往事》巡演时,从安庆到合肥、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济南、北京等,一站一站,我都跟着去了。无论新老戏迷,还是第一次接触黄梅戏的,都说好。在业界,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大部分都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认知和赞赏。各地的媒体也给予了热烈的反响,连我都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比如在南京就掀起了《徽州往事》的旋风,像现代快报等大媒体都给予了大篇幅的报道。观众、业界、媒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再芬黄梅”的品牌。
还有就是黄牛,特别多,这也能直接说明问题。那次《徽州往事》在南京连演10场,最后还不行,只好加演一场《女驸马》,连过道上都坐满了观众。南京紫金大剧院看门的大爷都说,很多年都没有看到黄牛蜂拥而出的情形了。
韩再芬有一个独特的看法,就是戏曲的传播是一定要靠口碑的,一传十,十传百,像滚雪球,要好戏连台,不断多演,让更多人看、说、传。国家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艺术素养,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所选的艺术院团一般都是国家级的。“再芬黄梅”只是安庆的一个剧院,但已连续四五年参与进来,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传播黄梅戏艺术。
有次在广州,有6场演出,我们同时走进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签售,都是了不起的大学。韩老师在那里一张张签爱心票,10块钱一张,队伍排了有100多米长。那次巡演,每场都有几千观众。演员义演,场租及部分演出成本由基金会承担。这样做,往小里说,是让“再芬黄梅”深入人心,往大里说,是让更多人爱上黄梅戏。
“再芬黄梅”十年寄语:在我看来,工作即生活,工作着是美丽的。当我们头脑里的一个苗头、一个理念、一个思绪、一个灵感,最后变成舞台上一个明确的艺术形式,台下观众报以喝彩,那个时候,心里是有着巨大幸福感的。
名家简介:方可,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方可工作室主持人,纪录片导演,文化工作者。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秘书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