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两会上,我们提出艺术教育问题,比方说如何将艺术教育推广到校园,都逐渐落地实施。上海市教委主动和我们上海沪剧院取得联系,提出希望可以在部分大学里开设沪剧选修课的想法,科目由学生自由选择,修完全部课程的,还可以按照课时累积分数,记入毕业成绩。前一阵子我去过一所大学,亲眼看到不少年轻学子都在选修包括沪剧在内的地方戏曲、地方语言。我在校园讲课时,下面特别多的人都在认真倾听。学校还有专门学戏曲,专门唱沪剧的学生团队。以前都是我们很主动地进校园,没有什么回报,现在正好反过来啦。我相信,只要有人喜欢,有人接受,沪剧的前景就会慢慢好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今年会将注意力放到更小的孩子们身上。现在上海一些小学、中学,其实是有学习沪剧的需求的,但他们不知道找谁。这次,我们由上海市教委和文化基金牵头,来向中小学传播我们的沪剧文化。不久前,我和上海一所小学的校长探讨时发现,孩子们学习唐诗宋词,光靠死记硬背很难,但是如果谱上曲,有旋律,他们就很容易记住。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比如我有一首《咏梅》,背词总也背不下来,但是一到唱时就很有感觉,能唱出来。
现在,这所小学三年级学生要学习的唐诗宋词已经交给我们团队谱曲。我们摸索着如何将沪剧歌曲和古典诗词嫁接在一起,如何让孩子们既了解了上海语言,又欢喜地接受沪剧这种艺术形态。在摸索中我们获得了不少新发现,比如沪剧咏叹调一上来,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但像唱歌曲一样简单,他们就容易接受了,沪剧本身也是很优美的。虽然耗费精力,但是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起来,这是我们的责任,因为它关系到文化的发展。
我原来觉得我们文艺的生态有一些流失,这几年文艺回暖,普通话继续推广,但我们也在把自己的特色语言保留住。我们的文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是越唱越有信心啦。同样的,沪剧情况好了,我也希望其他地方曲艺也可以有所借鉴,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