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2017年是丁酉鸡年。2月6日上海沪剧院新春第一场沪剧《庵堂相会》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的演出成功,给我们带来不少启迪!传统艺术并非文物,只要赋予活力,同样能吸引青年人!在观众席里除了有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组团的年老观众以外,还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同学们开学前来一顿沪剧大餐吧。用 上海沪剧院茅善玉院长的话说:给我们几分钟,你会爱上沪剧!
已记不清第几次观看沪剧《庵堂相会》了,但带着大学师生们走进逸夫观看这出骨子老戏,还是第一次,心里不免担心-《庵》能留住他们多少时间?我的担心真是“杞人忧天”,仅仅10分钟,生动有趣的画面便吸引了无数师生,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更被这出戏的综合艺术所打动,不尽点赞……
青春版《庵》剧首演于三年之前,当年便因“行走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而获得赞誉!今天再看此剧,依然感觉新颖亮堂,从歌舞般的身段、诙谐的造型、全新的服饰和布景,令人触摸到王兴仁导演热爱生活、激情无限的艺术气息。王导的可贵之处在于,善于“否定”自我的成功之作,完全从当代观众的视野和感官出发,完全从演员的特点出发,于是,情节推进明显加快,载歌载舞的场景不断呈现,而该剧中的经典折子“搀桥”“盘夫”“拷红”“看龙舟”等不仅是复原,更是再度创作,原汁原味的唱腔、动感十足的表演、一气呵成的节奏,把新老观众的激情都燃烧起来了……在此,为王导点一万个赞都嫌少,因为她用自身的实践诠释了“传统戏曲如何传承和保留”的内涵;同时,我们也要为茅院长等艺术家多年培植新苗喜见成效而点赞!
从今天演出的现场反响看,观众们都为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而欣喜,更为行当齐全、功底扎实的青年团而叫好,尤其四位主演唱做俱佳,本色化的表演奠定了该版的成功基础。钱莹扮演的金秀英圆场、碎步等都十分规范,显示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圆润的唱腔、丰富的表情、流畅的表演,颇见当年初出茅庐的“茅茅”身影,令人欣喜!王森扮演的陈宰庭形象俊美,出场便“讨头彩”,方步工整,扇子功潇洒,“搀桥”“盘夫”两场十分出彩,尤其是“娘舅赋”此段赋子板快而不乱,富有韵味,博得满堂彩!韩朝群、吴嘉倩扮演的老夫老妻配合默契,诙谐幽默,做功老道,极富艺术灵气……青年团已演出了属于他们的《庵堂相会》,老树结新芽,青春无极限!
《庵》剧的成功给人无限启迪,传统戏曲如何传承?传统戏曲究竟能否吸引年轻观众,甚至走进高校?今晚,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们兴致勃勃、带着好奇之心走入剧场,而他们的观后感可能是今晚演出最大的收获:“以前觉得传统戏就是一个舞台,大多数都是意象,没想到现在的舞台道具那么丰富逼真,舞美真的好棒!”“第一次接触沪剧,深刻领会到了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其实细细想来,《庵》剧走入高校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庵》的剧情来源于生活,程式化与生活化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教科书般的“活剧”;经过无数艺术家的创造演变,留下沪剧历史上视为珍宝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沪剧的音乐风格,沪剧曲调、板式等在该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长腔中板】、【阴阳血】、【十字板】、【赋子板】等一一展现,而沪剧起源的田头山歌同样能在该剧中聆听到……一部戏,涵盖了沪剧的发展史、艺术特点,足见其魅力无穷!在大力推崇新戏的同时,《庵》剧同样能作为沪剧的品牌剧目之一,在校园飘扬青春旋律,关键在于“推广的过程”!
《庵堂相会》满台生辉,青春舞动分外娇丽-庆幸沪剧有希望!作者:阿仪叔叔 浦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