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宝山区委在政府大楼为我们《挑山女人》剧组召开这样盛大的庆功表彰大会,这在我们宝山沪剧团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非常的激动,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我就讲三点:作为演员,碰上了一出好戏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创作团队和剧组的每一位演职人员,李莉、虹江、汝金山老师、吴惠国老师、华强等等。
李莉是误打误撞进我们剧组的,当初,她作为专家应邀参加挑剧的剧本讨论,而那天的讨论结果是推倒重来,半年的心血和期待化为灰烬,大家沮丧着急。当马博敏同志提出请李莉挑起这副重担时,我们的眼睛亮了,李莉的脸色灰了。因为她没有时间,白天当院长,晚上写剧本,当时就有一个戏在等她交稿,我估计李莉当时坐在地上大哭的心都有。可她最后还是经不住领导的重托、朋友的软磨硬泡(郑炳辉老师作为挑剧的策划坐在李莉写剧本的宾馆里死活不走,说你今天不答应就不走),最终还是丢不下和宝山沪剧团十几年合作的这份情义,她答应了。以后的两三个月的日子我就不知道她是怎么度过的,无法想像,反正她交稿的那天,我看见她的两只眼睛像兔子一样,全是红的。我当时心里好一阵心疼,毕竟不年轻了,十几年没合作,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秉性。“千岩万壑不辞劳,终归大海做波涛”,这就是李莉带给我的感动和力量。
虹江执导挑剧也是一番离奇。本来虹江不是挑剧的导演候选人,领导要求改变挑剧和之前两部红剧的艺术风格,虹江也十分了解这个情况。几十年的合作,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了很深的友谊,这在一般合作者之间很敏感,甚至是很忌讳的话题,在我和虹江之间可以开诚布公地直接讨论。虹江问我:你心里的第一人选是谁。我说:石玉昆。他说:好的,我帮你找。就这么简单。于是,就在我四处托人找不到石玉昆导演的情况下,还是虹江为我找到了他。但是由于石导的档期实在凑不上而作罢,而虹江当时也已经和一个京剧签了约,就在李莉的剧本交稿的前一周,挑剧的导演还没有敲定。我当时急得像热锅头上的蚂蚁。于是,我又找虹江,我对他说:我明天拿着铺盖卷到你家去,你不答应,我就住你家了。虹江显然非常为难,但他后来还是没有忍心让我拿着铺盖卷去他家,自己却拿着铺盖卷住到宝山党校了,至于他是怎么和京剧毁约的至今我都不得而知。
再说金山,我最最敬爱的汝大师。如果说和李莉、虹江的合作是一份情义,是一份对情义的担当,那么和汝老师的合作是一份志同道合,更是一份惺惺相惜。从25岁那年的第一部戏《筱丹桂之死》(李莉编剧)到今天的《挑山女人》,27个年头里,17部原创沪剧大戏,14集原创电视情景剧,包括我的个人演出专场,甚至还有几部的越剧,只要是我参加的原创戏剧,只要是沪剧,我的唱腔设计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汝金山。在从事表演艺术的道路上我和汝老师可谓朝夕相处,如果说我在沪剧演唱上取得了一些收获,或者说是成果,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合作者就是汝金山老师。汝老师的音乐“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如果没有汝老师从音乐上帮助我塑造了这样一个挑山女人,我的表演,我的唱腔,不会像今天这样的淋漓尽致。所以,今天的《挑山女人》,观众们看到的是我的演绎,而在我的身后却凝聚了李莉、虹江、金山等众位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心血,还有吴惠国老师的舞美、华强的灯光、舞台上每一个变化的演绎、甚至是音响、伴奏音乐、舞美迁景等等等等的精确无误,才让我们的《挑山女人》既苦情又美丽,让所有观剧的人们既伤心又享受。所以,我要感谢你们!
二、作为一出戏,碰上了一个好时机
最初,我们创排《挑山女人》真没想到会有今天。真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喜欢,真没想到会登上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真没想到会那么多的奖,真的没想到!现在想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碰上了好时机。今天再叫我回忆和《挑山女人》的缘起,千头万绪,无从说起。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想说,光荣和骄傲可能还不足以形容王美英这么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谦卑的朴素和真实的生活,给人们一种震动,她的故事、她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灵魂的,是一种救赎,只是,这故事那么辛酸,这精神那么深刻,这救赎那么沉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切都成为商品和交易的消费时代,矫情、伪情、假情泛滥充斥,一件件道德沦陷、良知泯灭、精神颓废的恶性事件,令人瞠目结舌。然而“王美英”那种可贵的精神担当,那种浓缩了中华民族善良、勤奋、坚韧、无私的一心向美的优良品质,让人们看到了重建道德价值体系的希望种子,在世俗生活中,重拾那些崇高的普遍价值,以“良知”为镜来反射身心的丑陋,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凝聚起散落的道德火花,让人们得以抖落蒙在心灵上的尘埃,让追求财富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人性价值失落的可能得以止跌,让每个人都能培育心中的善念和责任意识。《挑山女人》以一出戏,让人们在观剧的过程中得到了这样的感悟。所以,当今的中国需要“王美英”,时代需要“王美英”,所以我说,我们的《挑山女人》是碰上了好时机。
三、作为剧团,碰上了好政府
我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进宝山沪剧团,至今已有33年,经历了从杨飞飞老师的鼎盛至以后的萧条,几十年来,剧团摇摇欲坠,人人心力交瘁。我也曾经三次担任宝山沪剧团的团长,多年苦战,多年辛勤,多少收获,多少辛酸,日引月长,萦绕在怀。
时间终于走到了2008年,那年,我第三次担任宝山沪剧团的团长。首先彭局长、曹书记、申局长成了我最有力的后盾,彭局长的“四个一”已成为我们剧团的座右铭,那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讲,戏往一处唱”。我们的申局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已成了我“名副其实”的副团长,重要赛事的打前站、人员的饮食住宿、演出的宣传策划等等一系列繁琐之事都由他和各部门协调。尤其让我们剧组感动的是曹书记,从《红叶魂》到《红梅颂》再到今天的《挑山女人》,曹书记就是我们剧组的一员。我们下生活他带着,我们谈剧本他一起参与,我们排戏他陪着,不管是周末还是国定长假,只要剧团在排戏,排练场上,导演旁边的凳子上,总有曹书记的身影。虹江和吴惠国老师常对我说:冲了你们曹书记,再苦再累也愿意。
宝山沪剧团能有今天,更少不了的是区委区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鼎力支持。陶区长问寒问暖;杜部长出谋献策;丁主席谆谆不倦;方区长真心实意。尤其是汪泓书记,我在宝山沪剧团工作已经有三十几年了,从未见过哪位区委书记像汪书记这样的关心我们剧团,关注我们的戏,我已经记不清她到底看过多少遍《挑山女人》,流过多少回眼泪了,只是常常听曹书记跟我们说,今天汪书记又在讲挑山女人了。我想,这已经不光光是一种责任了,而是一种挚爱!一种真情的挚爱!我们在这样的挚爱中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演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比赛;品尝了一种又一种的甜蜜;感受了一股又一股的温暖。如今,我们成功了,受表彰了,拿奖金了,而他们,还是默默地奉献着,坚定地呵护着。所以,让我们记住这份情!记住这份爱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