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团携手 回娘家升级 陈甦萍建议沪剧节到各区县“流动”,还可把各区县戏迷请到市区

据《解放日报》记者钟菡 报道前天下午,首届上海(奉贤)沪剧艺术节开幕。奉贤当地百姓看到了久违的沪剧名家,心情激动。

一位上了年纪的沪剧粉丝回忆说,沪剧艺术节的前身是“沪剧回娘家”,这一活动1982年由沪剧名家丁是娥倡导,曾持续举办10年。2013年,上海沪剧院探索恢复了这一传统品牌。今年,“回娘家”扩展到了整个沪剧界,并且融入论坛、讲座、沪剧名家“走红毯”等多种形式推动沪剧普及传播。

开幕式演出选在奉贤曙光中学的礼堂里举行,舞台不大,设施简朴。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选择这样一个朴素的舞台,是为了更加贴近老百姓。”由于上周排戏时不慎跌伤,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没能参加开幕式上《赵一曼》演出,让她深感遗憾。“我们今年主要的演出任务是《赵一曼》,现在如果不好好休息,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演出。”

尽管不在奉贤,陈甦萍一直关注着沪剧艺术节的举办。她建议,艺术节不要局限于一地,应建立流动机制,“比如今年是奉贤之行,到明年可以川沙之行、金山之行,让各个区县喜欢沪剧的人都有机会接触。”除了“走出去”办沪剧节,也要把观众“请进来”。“毕竟是叫上海沪剧节,如果能把活动设在市中心,把各个区县的观众请来市区看戏,我觉得就更加完美周到了。”

上海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带来了 《挑山女人》的唱段,“这次选择的不是正规演出的舞台,像《挑山女人》这样的大戏,原本是没办法演的,只好挑出其中一片段。”华雯表示,《挑山女人》是艺术节组委会“钦点”的开幕式演出,“《挑山女人》是沪剧历史以来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所以在这个舞台上不见《挑山女人》,有点说不过去。文艺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要看,我们肯定还要演,可能要组织一个全国巡演,接下来还有拍电影的打算。”对于沪剧艺术节的举办,华雯认为这是一件有利于剧团发展的好事,“在沪剧界,其实大家还比较陌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了解,抱团取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