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由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主办、黄浦区图书馆协办、南东职工戏曲社承办的“写意上海——海派文化”系列讲座之《沪剧的曹禺情结——马莉莉的戏剧人生》在黄浦区图书馆举办。马莉莉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吸引了基层单位的许多中青年职工,令人欣喜。因“南工惠”微信公众号活动预告的辐射效应,同样吸引了“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以及来自上海海事大学“戏曲社”的教师们纷纷前来聆听讲座。更令人感动的是,还有一对新中国同龄人特地从远郊赶到现场,只为感谢马莉莉老师23年前免费招待他们观看沪剧《风雨同龄人》,“经风沐雨一代人”相逢于此,感慨万千……

马莉莉用正宗的沪语娓娓道来,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引发在场每一位听众强烈的共鸣。讲座共由五个章节组成,也是马莉莉艺术人生最华彩的篇章。

第一章《学艺在“爱华”》,讲述了“妈妈决定我学沪剧”,令戏迷们由衷地感谢这位妈妈,因为这个决定而使沪剧舞台记忆下属于马莉莉独特气质的艺术形象;爱华沪剧团是马莉莉艺术的启航站,师恩难忘,情谊浓浓,“爱华”的青涩年华在马莉莉心中尽情流淌;“爱华”《红灯记》享誉剧坛,载入中国戏剧史册,更令马莉莉初露头角,令人感怀的是,这盏灯也成为马莉莉艺术道路上永远不灭的“红灯”。

第二章《花盆到花园》,马莉莉“从李铁梅到阿庆嫂”,标志着演艺生涯成熟期的到来,同时,也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黄金期,由此诞生了“12年24台戏”的神话,观众们熟悉的《洪湖赤卫队》、《少奶奶的扇子》、《白莲花》、《寻娘记》、《啼笑因缘》等戏接连成功,成为广为流传的精品,可见马莉莉艺术天赋之高。从花盆到花园,并非数量上的简单扩展,更体现了艺术境界的全面提升,马莉莉同样点燃了自己艺术人生的“红灯”!

第三章《不一样的丁是娥》,呈现了一代宗师丁是娥卓著的艺术成就、呕心沥血培养青年的博大胸襟。丁是娥经典的艺术形象成为马莉莉认真临摹的“字帖”,使“繁漪”、“小飞娥”、“阿庆嫂”等形象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可以说,丁是娥是马莉莉等优秀青年人才成长的铺路石,也是马莉莉心中记忆永存的“红灯”!

第四章《三台戏和一个专场》,讲述了标志着马莉莉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攀登艺术高峰的三部代表作《张志新之死》、《日出》、《雾中人》,以及对于自己艺术人生阶段性的回顾总结。在此期间,马莉莉首次主演曹禺力作《日出》,结下了难舍的情缘。通过这部戏,马莉莉塑造人物更注重走入角色心灵,并形成擅长刻画心理成熟都市女性的个人风格,成为当代沪剧艺术的重要代表。马莉莉的这盏“红灯”同样照耀着后人!

第五章《另一个舞台》,讲述了马莉莉创建上海沪剧院浦东分院、马莉莉文化工作室,担任上海沪剧院副院长期间挑战自我,闯荡人生,甘苦自知,握手“庆龄”,喜获“梅花”,挥别“红灯”,展现了马莉莉别样的璀璨人生……舞台的“红灯”已渐远,但人生的“红灯”永放光芒,退休后,马莉莉下基层、访部队,以一颗赤诚之心回报社会,生活更精彩,青春正当时!

讲座最后,马莉莉用剧作家吴祖光赠予的“生正逢时”四个字浓缩自己50年沪剧艺术人生的无限感怀。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处处弥散着认真唱戏、善待观众、懂得感恩、心中有爱的职业情怀,深深净化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灵,激起听众们的阵阵掌声。之后,工会特意向预约报名的基层职工、戏曲爱好者赠送文化套餐——马莉莉自传《灯,总是亮着》一书,并安排马莉莉老师当场签名、留影等互动环节,受到大家热烈的欢迎。

活动之后,马莉莉老师对于南东街道总工会弘扬民族艺术、注重文化建设的举措深表赞赏!笔者也采访了几位青年白领,他们表示:用中国传统文化陶冶当代人的情操,从而提升职工们的文化鉴赏品位,工会用心良苦。讲座改变了他们原先对于沪剧等传统戏曲的认识,沪剧与曹禺的结缘使之兼具市民性和文学性,萌发了他们深入接触戏曲艺术的好奇之心,期盼“高雅艺术走近职工”活动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形成南东街道工会的文化特色之一。 作者:裴原 摄影 雅仕 视频摄制 浦新

马莉莉沪剧艺术讲座

《雷雨》马莉莉饰繁漪,2002

《日出》马莉莉饰陈白露

《日出》马莉莉饰陈白露,1982

《宋庆龄在上海》马莉莉饰宋庆龄

《宋庆龄在上海》马莉莉饰宋庆龄,1999

《雾中人》马莉莉饰白灵

《雾中人》马莉莉饰白灵,1989

马莉莉沪剧艺术讲座

马莉莉签名书籍

马莉莉沪剧艺术讲座

马莉莉在演讲

马莉莉沪剧艺术讲座

马莉莉与“戏曲社”骨干在一起

马莉莉沪剧艺术讲座

马莉莉与南东“戏曲社”部分成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