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1点35分,著名沪剧艺术家、杨派艺术创始人杨飞飞在静安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9岁。一代沪剧悲旦之声就此成为绝响。
走进狭窄的新闸路1039弄,闲坐在门口的邻居不等人问就会指明杨飞飞的家。这是一幢空间不大的老式房子,闻讯前来悼念的人很快排到了门外楼梯口。
“从5月10日开始,我母亲的情况就不好了。经过20多次抢救,还是走了。 ”杨飞飞的小儿子赵琼说,“临走前她说,自己一辈子做的太少,却得到了这么多的关心。她唯一希望就是杨派能够发扬光大。 ”
一生爱好是申曲
1923年,杨飞飞出生在一个贫寒人家,全家八口只靠残疾的母亲在油灯下做袜头养活。 16岁时,在儿童申曲班创办者丁婉娥的慧眼发掘下,杨飞飞正式踏入沪剧大门。此后整整70年的沪剧艺术生涯中,她先后主演了《家》、《雷雨》、《龙凤花烛》、《为奴隶的母亲》、《妓女泪》等百多部剧目,在《妓女泪》中的“金媛自叹”演绎了8种沪剧曲调,很快获得了“杨八曲”的美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杨飞飞还广泛吸收姐妹剧种的养分,创造了委婉低苍、平实质朴的“杨派”艺术。
“杨老师生病后,医生说她小脑开始萎缩,要我们和她多说多唱。 ”杨飞飞的关门弟子、沪剧票友叶惠娟说,“只要我们一说起沪剧,她就来精神了。我们唱戏给她听,她还给我们打拍子,唱词里的每一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我们唱得特别像她,她就会笑起来。这一生能与沪剧为伴,对杨老师来说应该是极其幸福的事。 ”
是恩师也是慈母
杨飞飞的徒弟约有30多位,多数是业余票友,专业演员弟子则以赵慧芳、华雯和王丽君为代表。
昨天,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一大早就赶到了杨飞飞家中。她告诉记者:“一开始拜在老师门下我有些忐忑,以前我熟悉的流派还能唱吗?杨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动跟我谈话,说‘流派是为人物服务的,也要根据嗓音来,不是你拜了我,其他流派就不能唱了’。在颇有门户之见的业内,拥有这般胸襟的艺术家实为少数。 ”
王丽君是杨飞飞门下年龄最小的弟子。“我从来没见过杨老师发火,她对待我们都特别好,教学也以鼓励为主。私下她是个性情开朗的人,常常会跟我唠家常,‘侬爸爸姆妈好口伐?屋里厢都好口伐? ’”
66岁的郭莉萍管杨飞飞叫“姆妈”。她说:“上世纪80年代我被杨老师看中时,只是个业余学戏的,但她没有一点门户之见。有一次冬天演《碧落黄泉》,我们穿着短袖短裙在台上冻得发抖。杨老师一家店一家店找,自己掏腰包给我们买了连裤袜。后来我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沪剧舞台,但仍旧喜欢往杨老师家里跑。她是恩师,更是慈母,‘娘家门’我不能忘。 ”
挂心杨派传承
“如果要说我母亲还有什么遗憾,那应该就是杨派的传承。 ”赵琼说,“如今沪剧舞台上唱杨派的太少了,我母亲一直担心这个流派会传不下去。 ”
赵琼介绍,家里的兄弟都在忙着将母亲的艺术事业继承下去。杨飞飞的大儿子肖国华负责曹杨文化艺术中心的教学,开了数个培训班教授杨派艺术。赵琼负责杨飞飞艺术工作室,主管交流、经营和演出事务。 “另外还有一个杨飞飞明星舞台负责推出相关演出。我母亲的传记原定名字是《今生只为沪剧生》,由于和袁雪芬传记重名,现在改为《悲情杨派暖人间》,今年年内会出版。 ”
5月26日下午2:00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杨飞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uploadfile/xinwen/2019269/fnh2hjfldb4.jpg)
沪剧伉俪杨飞飞、赵春芳合作《卖红菱》
![](/uploadfile/xinwen/2019269/yjnksx0ldsm.jpg)
杨飞飞主演《孤岛血泪》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