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月25日消息:昨晚,一场“戏·聚精典,上海的声音——2017迎新春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演唱会将西方交响音乐与海派文化巧妙融合,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台演唱会未演先热,1600张演唱会门票一月多前就已经全部售罄,就连增售的44张加坐票也在三天内抢购一空,一票难求。

昨晚的演出,是上海沪剧界一次“七代同堂”的大聚会。演唱会由著名主持人叶惠贤、钱云担当主持,不仅邀请了韩玉敏、沈惠中、汪华忠、张杏声、徐伯涛、王明道、陈瑜、王珊妹、王明达等沪剧界的老一辈艺术家,也汇集了以茅善玉、孙徐春、吕贤丽、李建华、钱思剑、朱俭、程臻、吉燕萍、徐蓉、洪立勇、王丽君等活跃在当今沪剧舞台上中坚力量,还有以洪豆豆为代表的一批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和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校2013届沪剧演员班的学员。

作为上海沪剧界的“第七代”——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校2013届沪剧班演员,最大的18岁,最小的15岁,将在今年7月进入上海沪剧院登台亮相。
  创办沪剧班,是沪剧院为解决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作出的举措,上海沪剧院2006年和2013年与上戏联手创立沪剧班。沪剧院为他们成立了上海戏曲院团少有的“青年团”,每年安排逾百场演出,除了大量折子戏外,还有《雷雨》《陆雅臣》《庵堂相会》《魂断蓝桥》等大戏,让每个年轻演员都有机会挑大梁。去年为“青年团”专门打造的大型原创沪剧《回望》亮相北京,受到好评。这次演唱会上,“青年团”演员洪豆豆等演出了《回望》《金沙江畔》片段。茅善玉表示,“新人与前辈同台,只能唱配角、演龙套。成立青年团,有助于青年人尽快成材。”“对2013届沪剧班,我们不会急于求成。先在大量演出之中加入学生们的小片段,让他们将基本功磨扎实。”在茅善玉看来,2013届沪剧班学生首次亮相大剧院,重在激励,“告诉他们,这里是一个演员要追求的艺术殿堂。给学生们安排合唱节目而非折子戏,扬长避短,他们会有压力又不至于难到不能完成,由此积累自信。”

眼见演唱会受热捧,让茅善玉难掩内心喜悦,她表示,希望能将“迎新沪剧演唱会”打造成为沪剧院的经典品牌活动。她还向记者透露了沪剧院制定的五年创作计划,包括歌颂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回望》《匿名者》《王孝和》,展现上海民族资本家心路轨迹的《董竹君》《子夜》,描写知识分子文化坚守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根据作家王安忆作品改编的《天香》和名剧《秋海棠》。目前,《董竹君》《匿名者》已经完成剧本初稿,《秋海棠》完成剧本故事构架。《敦煌女儿樊锦诗》剧本几经打磨,今年将组建新的主创班子对文本再次修改,并进行排练。今年,《邓世昌》《借黄糠》将赴台湾地区演出;《雷雨》将在北京大学演出,并启动电影拍摄;《家·瑞珏》《回望》还将继续砥砺;《邓世昌》则将在建军90周年之际开启全国巡演。“紧扣时代的要求,回应老百姓的需求,创作出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好作品,用‘上海的声音’担负起艺术家的责任,展示沪剧艺术魅力,用美好的艺术提升社会的正能量,我们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茅善玉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