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丨《紫竹调》再度唱响鸡年央视春晚 沪剧曲牌经久流传『文末为您奉上新春拜年小惊喜!』

沪剧之家

全国人民的年夜饭——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将于今晚八点准时与全国观众见面。要说今年春晚最值得上海人民期待的节目,那莫过于上海分会场的7分钟演出。

“阖家团圆”是今年央视春晚上海分会场的核心主题。一曲沪剧曲牌“紫竹调”重新填词改编的《紫竹调·家的味道》将由一众科学大家、明星家庭共同演绎,配合独具海派风情的旗袍表演,熟悉的乡音定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回味无穷。届时,上海沪剧院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将与来自上海各行各业的明星大咖们共同登台,与全国人民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这也是继1984年和2016年后,茅善玉与“紫竹调”第三次亮相央视春晚的舞台。

带您了解紫竹调

紫竹调最初在沪剧"同场戏" 《双脱花》 中为磨豆腐劳动时所演唱的一支曲牌。演员在演唱时,双手摇曳做滤豆浆的动作。这过滤豆浆的布兜时用两根斑纹竹杆支撑,演员演唱时就是握着这两根斑纹竹杆摇曳,这种斑纹竹杆叫做"紫竹",自此这首民歌被叫作"紫竹调"了。

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也成为沪剧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紫竹调”从街头巷闾传唱的情歌,到沪剧《罗汉钱》里著名的《燕燕做媒》唱段,经久流传广为传唱,逐渐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声音的象征。

走近紫竹调

1984年,美国前总统里根访问上海,茅善玉在欢迎晚宴上演唱《燕燕做媒》,那极富江南特色的旋律,引得里根总统和在座的美国客人惊艳不已,更是翘起了大姆指,连连夸奖!

2006年1月,茅善玉随上海戏曲代表团赴奥地利参加“东方魅力”的演出。在举世闻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在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团的伴奏下,茅善玉一袭素雅旗袍款款登场,一曲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燕燕做媒》再度征服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成功展示了中国戏曲和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那一年,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紫竹调”不断被改编演唱,可见那浓浓的上海韵律已经深入人心。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b1305euo29b&auto=0"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央视春晚青睐紫竹调

1984年,茅善玉初登央视春晚的舞台,献唱了两首极具江南韵味的《燕燕做媒》、《太湖美》。虽然《燕燕做媒》出自于沪剧电影《罗汉钱》,但茅善玉那婉转的小腔,亦歌亦戏的演唱,让观众们尤其是北方观众知晓了欢快跳跃的“紫竹调”。

2016年,央视春晚再抛橄榄枝,邀请茅善玉再度演唱《燕燕做媒》。相隔三十二年,虽然还是那曲“紫竹调”,但配合更为明快的节奏,再加上茅善玉大气优雅的旗袍装扮,将一曲全国人民熟悉的“紫竹调”演绎得更具海派风情和时代气息,再度引发无数观众的点赞!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i01847i7sru&auto=0"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紫竹调》再度唱响鸡年央视春晚

《紫竹调》再度唱响鸡年央视春晚

一起期待2017央视鸡年春晚“紫竹调”

喜鹊登枝贺佳节,傲雪红梅把春闹。
天涯海角同聚首,团团圆圆皆欢笑。
腊尽春归新万象,紫燕衔泥筑家巢。
美满幸福浴春风,卯年更上一层楼。

农历新年来临之际,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
携上海沪剧全体职工
祝广大支持关心沪剧的观众
给予沪剧院指导和帮助的各级部门和领导
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祝您全家幸福美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