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网友沪生请教沪剧演唱中的〝抖音〞使用问题后,我想与大家交流一下。从前沪剧前輩老先生唱腔,运用的是〝波声〞〔波音〕的唱法,而不是用〝抖音〞。我们首先要搞清〝波声〞和〝抖音〞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波声〞是指声音像波浪似地自然颤动,如二胡、小提琴上的揉弦富有韵味,给人一种舒适、平稳、悦耳的美感,是我们沪剧唱腔在拖腔中美化声音的常用技巧。当然,〝波声〞运用得过分也是不恰当的。〝波声〞〔波音〕与颤音唱法不一样,与〝抖音〞〔颤抖〕、〝摇晃〞是二回事。过去前輩艺人在教学生时常說:〝唱起来声音不要直拨直,要有浪音才好听〞,就是指波声的唱法。波声的唱法要用气息加以控制,波声的自然颤动一般每秒4一8次左右。如沪剧〝丁派〞、〝王派〞、〝石派〞、〝袁派〞等流派唱腔在拖腔或长音中都很自然地运用这一演唱技巧。但是,〝抖音〞〔颤抖声〕是一种错误的发声方法,它是指演唱者在发声时,喉部肌肉控制失调表现为喉部肌肉过分松弛无力或紧張用力,严重者甚至整个颈部以舌头、下巴都在颤抖,自己无法控制结果用喉部肌肉紧張抖动,产生了令人感到很不稳定、很不舒服的〝抖音〞,这种〝抖音〞不论在戏曲演唱和歌曲演唱中都是违忌的,我们必须要加以克服。
現在有些沪剧爱好者在演唱中不会运用〝波声〞〔波音〕的唱法,声音平直〔直拨直〕缺乏韵味,这样的拖腔是不丰满的,也是不美的。希望能在演唱中迠立起自己对声音的正确感觉,逐步运用波声的唱法来美化声音,增強唱腔的韵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