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末,著名演员筱月珍进了有“申曲一代宗师”美誉的筱文滨的班子,戏班如虎添翼。筱文滨与筱月珍同台演出,旗鼓相当,两人志趣相投,彼此倾心。1931年结为秦晋之好。他俩结合不久,就采用二人名字中间的各一字,正式成立“文月社”。

“文月社”起初在西藏路、延安路口的恒雅书场演出,一炮打响,1932年进入大世界游乐场。大世界里专门有一个申曲场子,场内可坐三四百人,四周还可站立许多观众。他们在大世界演出每天日夜两场,各3小时。

筱文滨在游乐场演出,扩大了艺术视野,与其他剧种交流亦多,有一次京剧演出《黄慧如与陆根荣》,还邀请申曲演员去串演《游码头》。他的唱腔柔美儒雅,筱月珍则刚健明快,两人刚柔相济,珠联璧合。他们演唱的《庵堂相会》,一个陈宰庭,一个金秀英,配合默契,唱得婉转动听,演得丝丝入扣。筱月珍不仅唱得好,还擅长表演,戏路又宽,老旦、正旦、花旦、悲旦、泼旦,行行皆能。在《庵堂相会》里她一个人就演过小姐、太太、丫头三个角色,个个演得性格鲜明、入木三分。她甚至在《连环计》中扮演反面角色媒婆四阿姐。有一段四阿姐出门的戏,没有一句唱词,全是说白,一个人要在台上表演20分钟之久,她演得挥洒自如,效果极佳。

除了“二筱”台柱,“文月社”还拥有杨月英、金泉生、陈阿冬等名角。他们班底扎硬,表演精湛,“文月社”声誉日隆。

1936年,“文月社”又一次进大世界演出。当时“文月社”已有广泛的影响。大世界老板黄金荣就动脑筋,把四楼最大的剧场辟为申曲专场,并破例同意除了卖门票外,进申曲场子另外卖一张二角钱的票,这项收入全归“文月社”。“文月社”进去第一出戏是《贤惠媳妇》,这是一处幕表戏,由徐醉梅、范青凤根据《珊瑚宝卷》改编,筱月珍扮演恶婆婆,杨月英扮演好媳妇,筱文滨饰大儿子,凌爱珍饰凶媳妇,邵滨孙饰小儿子。演了一个月连演连满,欲罢不能。金门电影公司制片商颜鹤鸣来找筱文滨,想把这场戏拍成电影。这是申曲第一次上银幕。筱文滨扮男主角,导演是岳枫。

但不久“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接踵而至,各戏班纷纷停演,“文月社”也只能偃旗息鼓。

1938年4月,王梦良根据同名电影以幕表编排的《幽兰夫人》,由筱月珍、筱文滨、凌爱珍、顾月珍、邵滨孙等在大世界首演。这是沪剧界比较早根据电影改编的剧目之一,对沪剧走向“时装旗袍戏”有一定影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