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先生在《雷雨》中是这样描述蘩漪出场的——
“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银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下,走进来。她的眼眶略微有点塌进很自然地望着四凤。”
北京人艺五十多年来,几代表演艺术家为塑造蘩漪的形像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下靣是艺术家们对蘩漪在第一幕出场的创作感悟。
吕中:《我从小品中所获得的……》——
“……我无论在生活里或在排演场上,都穿上软底绣花鞋、旗袍,练习那个时代妇女的走路、坐、站的恣态,琢磨她大家闺秀的行为举止。我还向画家朋友请教,如何去欣赏字画,以培养蘩漪的气质。
我看到一幅画中,一位古装少妇,手持宫扇,双眉微锁,凝视远方,倚栏侧立,充滿了她在“盼春归,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意境,由此我联想到蘩漪,她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白天与亱晚,倚立在窗口,凝视着长空,悲叹着自己的不幸,幻想自己的幸福。
在排练第一幕蘩漪下楼进了客厅,似乎漫不经心地走到客厅大门旁,倚门侧立,眼神向花园深处探索着周萍,我潜意识地把扇子反贴在背,头颈隨着眼神慢慢转动。我获得了蘩漪外表安详而內心沸騰着的形体自我感觉。”
狄辛:《一团浇不息的火》——
“我对蘩漪第一次给观众的印象是非常注意的。
她出场前鲁贵向四凤讲了繁漪许多坏话,用粗鄙的语言形容她和周萍的关系,因此她和观众的第一靣,就变得异常重要,语言、形体都要精心安排,不能有稍许损害她的地方。
她带着几分忧郁,几分哀怨,慢慢走出环顾四周,举止矜持,看上去是个有文化而又聪慧秀美的少妇。她语调缓慢清晰,毫无轻浮之感。
在观众的第一眼里她就应当是美的。”
吕恩:《我和蘩漪》——
“《雷雨》中,蘩漪第一幕的出场——繁漪下楼,动作要急,要快;见到四凤后速度慢下来,前后要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四处寻找周萍,没找到。“也许他正在小客厅里跟父亲谈去矿上的事情”,我恨不能一下就看见他,抓住他!我快速地推开小客厅的门,心怦怦地跳,渴望门一推开就撞见他!然而迎面碰上的却是四凤!我的心一紧,险些把內心的秘密让她窺见,我马上改变了节奏,以掩饰內心的惊慌。我慢慢地、高傲地走过四凤面前,询问着老爷的情况,俨然是一副十足的大家太太。
就是这样一个出场节奏的变化,观众第一次看到的蘩漪,并不仅是她的美丽,她太太的尊严,而是透过她的外貌和外部形体的变化,看到的是她寻找大少爷的强烈心愿和被这个环境压抑而又必须掩饰下去的內心痛苦。她虽然是这大公馆的女主人,但她是不自由的。”
参考资料:《雷雨》的舞台艺术 (北京人艺经典文库) 刘章春 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