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虽已结束,但围绕着青年京剧演员成才、戏曲教育的一个个话题却还在延续着。展演使我们看到了新世纪京剧的希望,但也暴露出演员培养中的一些问题:剧目单调、避重就轻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担任此次展演评委的原中国京剧院院长苏移不无忧虑地说,很多演员演出同一剧目,过去老艺术家演出的许多优秀剧目却看不到,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大的遗憾。
苏移认为,优秀传统京剧剧目是老艺术家集毕生心血浇灌出的艺术奇葩,他们在剧目中的唱念做打功夫相当深厚,有些剧目中还蕴藏着老艺术家的表演绝活,要学习这些剧目确有些难度,但必须去发掘、演出,才能使这些技艺保留下来。他举例说,像老生戏《定军山》、《战太平》这次展演中没有看到,近年在舞台上也鲜有出现。这两出戏老艺术家马连良、谭富英、余叔言等都演出过,流派不同,舞台呈现各异。这两出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身段动作、唱腔技巧、旋律节奏及服装设计的要求非常高,演员不到一定的功力是拿不下的,因而当今的不少老生演员不敢碰,不少剧团也怕排这样吃力难讨好的戏。但从培养演员的角度说,丢掉他们是极大的损失。我们总是说年轻演员要注重传统的继承,实际上我们缺的就是对像《定军山》、《战太平》这样的,蕴涵了京剧艺术精华的优秀传统剧目的继承。苏移呼吁,京剧界在培育人才时对这个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误人子弟不说,京剧瑰宝中闪光的“珍珠”也会散失掉。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少专家认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首先是京剧教学机构、院校在教学结构上布局不合理,在教材设置上没有形成体系,在教学过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对哪个层次的学生该学哪些戏,达到什么水平没有充分的认识,使因材施教成为一句空话。而事实上,对那些有潜质的学生不失时机地给他们加码加压,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戏让他们学,才能促使他们成长。其次,剧院团之间争奖之风很盛,在排演老剧目上不愿投资,排出的新剧目又往往不成功,演员要想沉下去学几出传统剧目也比较困难。再者,不少演员稍有名气就有点飘飘然,在演出中怕失败的心理压力大,对高难度有分量的传统剧目就绕开了走。 (中国文化报 周向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