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革命纪念馆,聆听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给烈士后代唱京剧,访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在革命老区江西,有讲不完的革命故事、道不尽的英烈事迹。10月9日至14日,国家京剧院《红军故事》剧组一行踏上这方红土地,深入南昌、上饶横峰和萍乡,追寻革命脚步,重温峥嵘岁月。

一场灵魂的“红色洗礼”

位于南昌市的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里陈列着近25万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再现着革命先烈当年生活、战斗的情景,他们中有的只有寥寥几笔简介,有的连姓名或照片也没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在一幅幅照片前静默良久,很多演员甚至红了眼眶。

“我看到大多数革命烈士牺牲时不过二十来岁,正值青春芳华。”青年演员郭霄说,我们的革命史是一段极不平凡的历史,这些革命烈士的精神力量直抵灵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萍乡安源的工农运动高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基本陈列系统地介绍了1921年至1930年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历史。萍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小虎说:“我们现在写的这些介绍都很简单,‘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但是现实十分残忍。有时候我想:是什么鼓舞着他们前行?是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信仰的力量。”

“这里为国捐躯、为新中国付出生命的烈士太多太多,作为演员,到革命老区就是经历一场灵魂的‘红色洗礼’,为以后的演出汲取精神养分。”国家京剧院三团常务副团长李金平谈到。

不忘初心远帆扬

采风小分队走进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时,道路两旁的枫叶还没红。

枫林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葛源的中心,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村里现在还保留有闽浙(皖)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红五分校、红军操场等革命旧址。

红五分校的操场上,采风小分队的演员们见到了革命烈士邱金辉的后代邱爱武。葛源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记录着邱金辉参加军士班,加入共产党,与革命烈士程伯谦等组织并领导了葛源暴动等事迹。与邱爱武聊起爷爷的故事时,邱爱武简洁地说:“爷爷出生于1904年,1928年牺牲。他牺牲时只有24岁,很年轻,也没有留下什么材料。”

如今,邱爱武在纪念馆做后勤工作,程伯谦的外孙则担任这片旧址的文物安全管理员。他们的话不多,却用实际行动延续着革命精神,以及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

背靠着留有“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字样的黄土墙,《红军故事》剧组的4位青年演员现场给邱爱武唱了一段京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她们的演唱中涌动着对革命精神的赞颂和不忘初心扬远帆的昂扬。

临走时,葛源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馆长问采风小分队成员:“北京的枫叶红了没有?”他说,希望明年枫叶红时,《红军故事》剧组的演员们再到这里来,再来看看当年留下的红军医院、无线电队、总工会、工农剧团……

打磨新的京剧程式

京剧《红军故事》由《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3个小戏组成。茫茫草地中,皮带燃进篝火,草地升起炊烟,承载着战友深情,展现了共产党人心怀家国的坚定信仰;“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女兵们,给予了一个老人半个世纪的温暖怀想;忠于职守、不辱使命、壮烈牺牲的军需处长就是一座忠诚不朽的丰碑。3个故事以国粹的形式展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坚守革命信仰,为革命胜利、为人民解放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

该剧于今年7月31日首演。“演出一段时间后进行休整,组织演员再次深扎基层、采风学习,是为了让他们在剧目呈现上做更细致的打磨。再去了解,再去挖掘,再往深里头磨,这样才能出精品。”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张建国表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让创作有了抓手、人物有了原型、故事有了来源。

现代戏不同于传统剧目,在京剧现代戏的创作演出中,没有水袖了,不穿靴子了,也不戴髯口了,那应该怎么办?“新的京剧程式的形成需要在生活中抓取素材。”张建国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创作尤其是现代戏的创作来说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创造出观众能够接受的、符合京剧风格的、能够体现现代生活的新的京剧程式。”(记者 付琼)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