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大型京剧《大唐贵妃》经过一番精心修改后,再度亮相上海大剧院。由于尝试了一条戏曲改革的新路,《大唐贵妃》的上演引起了全国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大唐贵妃》首次将梅派名剧《太真外传》与《贵妃醉酒》相嫁接,更为难得的是,花甲之年的梅派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重返京剧舞台,领衔主演该剧。演出当晚,许多戏曲界、音乐界、舞蹈界的知名人士纷纷前往上海大剧院,争睹《大唐贵妃》的芳容。
《大唐贵妃》的上演重新引发了关于京剧艺术继承与创新的话题。演出结束后,梅葆玖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话题自然是从《大唐贵妃》谈起。

京剧不再等于“一桌两椅”

问:梅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有评论说,由于《大唐贵妃》加入了西洋乐队伴奏,并且加入了西洋合唱队,所以影响了中国京剧的原汁原味,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就《大唐贵妃》而言,其中的曲牌、唱腔完全是原汁原味的中国京剧。而在伴奏中加入西洋乐队,在京剧唱腔中融入西洋合唱队,完全是为了烘托京剧的主旋律,是一种"洋为中用"的做法。我认为,这些因素的融入不会影响京剧的主旋律与审美取向。
问:大型西洋景观歌剧《阿依达》曾在上海演出引起轰动,此番《大唐贵妃》在演出规模、舞台美术、演员阵容等方面也堪称是大手笔、大制作。那么,我们的《大唐贵妃》是否也在探索一条景观京剧的新路?
答:可以这么说。京剧"一桌两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唐贵妃》中升降舞台的运用、现代音响的运用、舞美灯光的运用都是为了使京剧更好看,我们试图找到符合现代人欣赏需求与凸现古老戏曲魅力的切入点。
问:您认为《大唐贵妃》是否找到了这个切入点?
答:应该说,《大唐贵妃》基本上找到了这个切入点。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只是个开始。

男旦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问:您的父亲梅兰芳先生曾在京剧艺术的唱、念、做、舞、音乐、服装、剧目等许多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您认为目前要让古老的京剧艺术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展现出时代风貌,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答:我认为努力应该是多方面的。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京剧艺术也不例外。京剧艺术要繁荣和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
问:您认为目前年轻演员的素质如何?
答:我认为他们的整体素质很不错。这从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上看得出来,从不久前的中国京剧节上也看得出来。
问:听说您最近收了一个男徒弟,能介绍一下情况吗?
答:我这个徒弟原来是学秦腔的,名叫文阁,今年30岁。
问:您为什么肯收他做徒弟?
答:因为他真心喜欢京剧,特别喜爱梅派艺术。而且他的专业功底好,你知道,秦腔与京剧是有渊源的。文阁不仅嗓音条件好,扮相也好,很有培养前途。
问:曾有评论说,男旦艺术是濒临消亡的艺术。您怎么认为?
答:尽管现在舞台上的男旦演员越来越少了,但我仍然认为男旦艺术的存在不仅有其独特性,还有其合理性。从生理条件上看,男旦演员的舞台生命一般要比女演员长得多。另外,由于要在舞台上演绎女性角色,男旦演员通常要在表演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男旦演员的功底大多比较深厚、比较扎实。我们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男旦演员,其实,男旦是一门独特的戏曲艺术,它同样博大精深。所以我认为男旦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问:梅老师,您以后还会再收徒弟吗?
答:如果是真心想学,并且个人条件还不错,我一定会再收徒弟。

京剧艺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问:刚才您提到培养年轻观众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上海京剧院的《曹操与杨修》去我们辽宁巡演的情景,许多带着新奇的目光走进剧场的大学生们感叹"与京剧相见恨晚";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很难听进去。其实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年轻观众接触京剧的机会还比较少,您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答:作为国粹艺术,京剧的普及力度的确还应该加大。我认为,这种普及应该从小学生开始。上海就有一所学校为学生们开辟了京剧课堂,教给学生们一些京剧常识,教他们如何欣赏这门艺术,我也经常去为学生们上课。我认为这种尝试就十分有效。至于不少年轻人反映京剧很难令他们听得进去,我想这恰恰反映出一部分年轻人古典文学艺术的功底不足。如果真正听了进去,他们会发现京剧不仅曲调优美,就连唱词都很美。只要听得进去,我相信很少有人会不喜欢。当然,传统京剧中偏慢的戏剧节奏与现代欣赏习惯的确有出入,但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问:您认为中国入世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我认为,入世后,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艺术会越来越受欢迎。京剧艺术会与国画艺术一样,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王臻青) (摘自辽宁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