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荀慧生老唱片全集》的出版
王选
《荀慧生老唱片全集》的出版发行,是做了一件好事。对研究、继承、发展“荀派”艺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年是荀慧生先生105周年的诞辰,去年是梅兰芳先生110周年的诞辰,上海出了《梅兰芳老唱片全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从“四大名旦”的艺术和他们的成长历程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他们都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对于荀慧生先生来讲也是这样。我记得在1958年看过他的全部《十三妹》,那个时候的荀慧生先生年近花甲,一出场全场有点哗然,因为他的样子、身材都大不如前,已经发福了,下面就有点哄笑。但是后来荀慧生一跑圆场,观众眼睛一亮,看到他非常扎实的功夫和优美的身段,全场都服了。
第二,继承了老演员的传统。我们从“梅兰芳大全”里可以看到陈德霖早年对他的影响。在荀慧生唱片里也看到了陈德霖先生的影响。所以他们在继承前辈的艺术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创新。
第三,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特色作了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流派。50年代,大批苏联专家到我国来指导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他们往往是一言九鼎的,但老舍先生反对在戏曲领域完全听从苏联专家的意见。他举了个例子,说“四大名旦”表演的《玉堂春》各有特色,各有风格,这点苏联专家就不会懂得。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荀慧生老唱片全集》里有比较全的《玉堂春》唱段,“音配像”里又有1962年他的《三堂会审》的全部录音。《梅兰芳老唱片》里包含了几乎全部《玉堂春》的唱段,程砚秋1946年的实况录音作了音配像,尚小云也有老唱片。从中可以看出,“四大名旦”的风格确实如老舍先生所讲,是完全不同的。我特别记得一点有意思的是,唯独荀慧生先生还保留了《玉堂春》最老的老词,就是苏三说:“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崇公道问她:“比作何来?”她说:“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这是清朝最老的唱法,后来因为慈禧太后届羊,一听到羊入虎口就非常生气,一定要把唱词改掉。所以后来都改成“鱼儿落网有去无还”,现在除了荀慧生以外所有的人唱都是“鱼儿落网”,这也留下了历史的一个证据,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想荀慧生的艺术特色是非常鲜明的。他的唱和表演充分反映了情感和剧中人的情绪。荀慧生先生嗓音的天然条件虽有局限,可唱腔非常优美。我特别喜欢他的小拐弯,特别有意思,有味道。很多人喜欢京剧就是从《红娘》开始的。荀慧生先生的《红娘》唱段非常优美,所以,《红娘》一直流传至今,始终在舞台上很兴旺。另外,拿现代语言来讲荀慧生先生是一个性格演员,你看他演十三妹的豪爽、演《红楼二尤》的尤三组和尤二姐性格完全不同,非常生动,所以可以用“性格演员”来形容荀慧生先生。现在我觉得可喜的是荀派的一些新创作的戏今天都留了下来,像《红娘》、《红楼二尤》、《金玉奴》、《杜十娘》等等,都流传了下来。我们近二十年以来排了很多新戏,有的投资在几百万元或更多,我很担心这些做出来的东西有多少真正能流传五十年,流传八十年?所以我们整理、出版这些老艺术家、一代京剧大师的音响资料,对我们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他们的艺术,以及发扬他们在继承基础上的大胆创新精神,都是很有利的。这次《荀慧生老唱片全集》出版,我觉得制作非常精雕细刻,音质很好,实属不易。另外每一张唱片都有年、月、日,这是历史上从未见过的,是查荀慧生的日记后做的严格考证,这是非常严谨的一种作风,值得提倡。提到老唱片,我顺便就想谈谈整理出版中国优秀的戏曲资料的重要性。无论是录音资料或是录像资料,我们都有发掘整理的责任,否则过去大师们的一些杰作、一些精彩表演今天可能留不下来,也无从知道过去是怎么演的。我知道杨小楼演《连环套》,黄天霸与巴永泰长享会面,在跑圆场后,有一个[四击头]勒马回头转身亮相的动作,非常漂亮。我1962年看高盛麟的演出,他这个动作也非常漂亮,现在的音配像可以听到全场的热烈掌声,但配出来的像已经完全走样了。到了80年代高盛麟老了以后,那个动作也走样了,已经不是当年的风采了。所以能不能在一个演员的鼎盛时期保留他的影像资料,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有很多过去优秀的珍贵资料还放在库房里,还没有拿出来变成VCD,我很担心它们会慢慢损坏掉。我知道起码杨小楼的《宁武关》(别母乱箭)的片段影像还在,周信芳的《斩经堂》、谭鑫培1905年的《定军山》的片段还在,还有像谭富英和雪艳琴《四郎探母》的有声电影也在,这些资料的发掘出版,对我们继承发扬传统、进一步创新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我衷心祝贺《荀慧生老唱片全集》的出版,希望它能够对发展“荀派”艺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2005.1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