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绝艺超前启后无愧登峰造极泰斗誉
良师益友鲠骨童趣甘为葛履布衣黎庶人

这是笔者惊悉一代杰出京剧艺术大师厉慧良先生于1995年2月27日(农历乙亥年正月二十八日)猝然仙逝的噩耗当天,含泪匆成的一幅来不及仔细推敲的挽联。
七十二岁,年逾古稀。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算是高龄长命寿终正寝了;而对于一位身怀绝技卓然不群的艺术巨匠说来,未免显得过于仓促、为时太早了!因为就在厉先生辞世的前十几天,他还在沪上全身披靠粉墨登场,挥舞银枪驰骋氍毹。谁能料到,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星期,这位青春犹葆余勇未绝的"当代武王",竟然撒手人寰驾鹤西去!那出轰动申城天蟾逸夫舞台的《大战宛城》,却也成了他生命史"大战完成"的封箱戏!人们在痛悼这颗国粹之星猝然陨落之余,不能不追忆起他命运的坎坷和事业的辉煌……

敏而好学 根基深厚

公元1923年3月30日(农历癸亥年二月十四日),年轻的坤伶、京剧须生韩凤奎,在随戏班跑江湖、演到江苏海门时,生下了她的爱子厉慧良。
厉慧良的父亲名叫厉彦芝(旧时戏报上曾印有"立彦芝",其实是同一个人),原籍北京,是满族旗人。他生于1896年,自幼酷爱皮黄,常到票房里去过戏瘾。13岁时开始向一位叫罗福山的票友学唱老旦,由于他学戏勤奋,成绩显着。于是竟然斗胆与专业演员同台演起戏来。翻阅早年的戏报,可见他在天津通乐茶园等场所先后演出过《钓金龟.行路训子》、《药茶计》等剧,并有幸陪名噪一时的老生汪笑侬演《哭祖庙》,与小达子(即李少春之父李桂春)等合作演出《回荆州》等剧,很受戏迷们的赏识。后来因为"倒仓"(变声)不顺利,嗓子不行了,无奈只得改学胡琴,拜在了董凤年名下。也是他天分上佳,生就一双灵巧的手,加上后天的勤学苦练,不出几年,他就拉得一手好胡琴。开始,只为专业或业余的演员吊嗓,渐渐地,傍上了角儿。20岁出头儿,随专业演员南下大上海,继之竟然被"金霸王"相中,约他为自己伴奏。更因彦芝为人豪爽侠义,二人脾气相投,进而结为金兰之好。金少山当年灌制的《坐寨盗马》唱片,即是厉彦芝操琴。
韩凤奎是厉彦芝的第二位妻子。此前,厉的原配夫人林小普为他生了长子慧斌,后因林氏患精神病,才又娶了续室。韩凤奎为他生了慧良、慧敏、慧兰、慧庚四个孩子。排行第六的慧森,则是韩凤奎的师妹韩凤英(非亲姐妹,也嫁给厉彦芝)所生。
厉慧良虽然排行第二,可他的天分和才气在兄弟姐妹中可是绝对的第一。5岁那年,他随父母到了上海,父母搭入了由周筱卿经营的更新舞台戏班演戏,慧良也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按照父亲的安排,他每天必须早早起床,踢腿、耗鼎、下腰、跑虎跳,一句话,学练基本功,白天戏班没戏,他也要到台上练毯子功,跑圆场。晚上散戏后,还得加一遍功。小小的年纪,负担是够重的。
那时候,上海讲究连台本戏,一位叫陈嘉祥的编剧编了《西游记》,并且大力推行机关布景声光化电,戏里需要若干小猴狲簇拥着猴王孙悟空,谁来演?自然是小孩儿们,慧良近水楼台,成了群猴之一。小小的年纪能够勾上猴脸登上舞台欢蹦乱跳,这对慧良说来是最愿意干的好差事。从那时起,他亲身体味到当一名演员的乐趣,千人瞧,万人看,风头出尽,好不惬意!似乎可以说,正是从慧良首次登台扮演一个不起眼儿的小猴儿那一刻起,坚定了他一辈子唱戏、并且要从"不起眼儿"演成受人瞩目的"大角儿"的决心。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背地受罪"这句戏谚恰好是慧良童年的写照。厉彦芝和李桂春(小达子)是挚友,两个人各有一名特别钟爱的儿子:慧良和少春。也许是受了小达子的感染,厉彦芝也想象他刻意培养少春那样,决心把自己的爱子慧良培养成另一名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才演员。他的目标很明确,让儿子文学马连良,武效杨小楼,同时还要把南方短打武生的本事学到手。这个目标可够高的,对于一个羽毛未丰的娃娃说来,简直是一种苛求。然而为了让儿子成材、成大材,厉彦芝硬是横下一条心,暂敛父子情,让慧良吃尽人间苦中苦,以期让他练就一身真本事,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初衷既定,厉彦芝便着手付诸实践。他先为慧良请了两位教师,一位教文,一位传武。文戏老师是孟宏垣,教老生戏;武戏老师叫张福通,教武戏。孟老师性情温和循循善诱,跟他学戏按部就班从容不迫。张老师脾气暴躁动辄打人,跟他学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生性刚强的慧良,从小就与众不同,他不怕挨打,不怕吃苦,为了学成真本事,他什幺都豁得出去。人们常说练武术的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学戏的要比练武术的还苦。三九天,只穿一件水衣子在当院里练,练出一身汗来再拿小风儿一抽,一刹时每个骨头节儿都像针扎那般滋味儿。三伏天,却要蹬上厚底靴,穿上胖袄,外披练功靠,起霸、走边,耍枪花儿,舞大刀,直练得浑身发烧汗流浃背,稍有失手,不容分说,刀坯子,粗藤杆儿就无情地劈头盖脸打来,身上常常会被打出血印子。对于这种类乎天天"受刑"的日子,一般的孩子会承受不了,甚至会痛哭流涕,而小慧良却能咬得住牙,任凭泪水在眼眶里噙着,也决不肯让它流出来。那时的童伶都是边学边演边巩固,学会一出戏就要登台亮相。慧良有时要演日、晚两场,中间休息时不卸妆,不洗脸,常常是一条腿吊在门框上端着碗吃饭。正是在如此严酷的督导和日以继夜的勤学苦练下,幼小的慧良才练就了过硬的腿功、腰功、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上海突然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一时沪上陷入了战乱之中,哪里还有人有看戏的雅兴。各个戏院都关门歇业了,更新舞台焉能例外?慧良不能演戏了,可功夫一天也不能搁。此时,厉彦芝又请了一位叫刘晓香的老师为他和其它童伶看功。不久,局势稍微和缓了一些,一些成人班社渐渐恢复了演出。更新舞台的经理周筱卿和厉彦芝重整旗鼓,带着以慧良为首的一批娃娃离开上海闯荡江湖。为了扩大阵容,还邀请了小达子和李少春父子以及蓝月春等名角儿加盟,先后巡演于苏州、无锡和南京等地。
初出茅庐的慧良,这一次亮相苏州开明大戏院,就来了个"开帘儿红"。有一天,他和大哥慧斌合演《捉放曹》,他演陈宫,慧斌演曹操。年仅十岁的小老生不但扮相清秀,而且台风沉稳,唱做俱佳,引得台下看客不时为他鼓掌喝彩。人们断言,这个小童伶日后定有大发展。
也正是这次巡演,奠定了厉慧良在"小班"(即童伶们的班子)里的主演地位。既是主演就得具备充足的实力。首先得会得多,要经常更新自己所演的剧目。年幼的慧良有极强的上进心,为了让自己长能耐,他在频繁演出的间隙,一方面不放过每个可以抓到的机会,观摩前辈名家的演出;一方面则是继续不断地向老师学戏。慧良是有心人,他看前辈的戏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他是在名家们表演中的细微末节里"偷艺",从中悟出每个人的诀窍所在,进而化他为我,溶入自己的表演中。这一次到南京,慧良可看了不少好角儿的戏,马连良、林树森、蓝月春,还有李万春等人的表演让他看得如醉如痴。陪达子大爷李桂春演《狸猫换太子》(扮演小侠艾虎),更让他从这位身高不过一米五的主演,却能威压全台、令全场观众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的本事上,领略到什幺叫"术",懂得了要想成好角儿,必须有掌握观众的能力。他从心里佩服达子大爷,达子大爷也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侄子慧良身上,看到了他的前途。惺惺惜惺惺,李桂春欣然把自己的拿手戏《岳母刺字》手把手地传给慧良,慧良也对得起大爷,在南京的首演就大获成功。由此,这出戏成了他的保留剧目之一。
厉慧良自幼勤学苦练,为他启蒙的奶师们虽然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从起步起,就循规蹈矩艺出正宗。也许正是因为他从小就没有依附于某门某派,反倒为他习艺打开更宽广的境界。纵观他的成长过程,可谓转益多师,诸多艺术前辈都在他身上倾注过心血。对此,他终生铭记于怀,直至晚年他还经常告诫青年演员:一定不能忘了奶师。我一生没拜过什幺名师,我的这点本事都是那些不出名的老师们教出来的,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前辈,给我砸下了比较坚实的艺术基础。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