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先生有“千娇百媚梅兰芳”一贴,曾见于本论坛,今又修改补正,重新发出,可见先生的认真与诚挚。
游园惊梦先生言道“这是积压在我心头四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感谢今天的‘多元化’!我才终于可以一吐自己的胸中块垒。”这样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人总是有××情结的,游园惊梦先生当是有梅兰芳情结,而对于70余年前鲁迅先生的几句言语一直耿耿于怀。
诚然,鲁迅先生的这几句言语如今倒是被屡屡引用,几乎成为对梅先生攻击的最犀利的武器,然而,我们仅仅凭着鲁迅先生的那几句言语,要想做出正确的评断,显然是非常成问题的。
鲁迅先生对梅兰芳的所谓攻击,无外乎是两篇短文,即《论照相之类》和《略论梅兰芳及其他》。
在《论照相之类》一文中,对梅兰芳先生的“黛玉葬花”照片提出了置疑,而令游园惊梦先生倍感气愤的所谓林黛玉“该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其实并没有什么错,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个人愚见,其对红楼梦的理解程度当超过与他同时代的胡适、俞平伯等人,而游园惊梦先生提到的“在林黛玉过生日的时候,只不过略换了几件衣服,即如嫦娥下凡的一般”,是后四十回的内容,不属于红楼梦研究范围,鲁迅先生研究的红楼梦蓝本是戚序本,这个戚序本自然只有前面的八十回,因此后四十回的文字是无法做为林黛玉外型的证据的,在下不知道游园惊梦先生有没有认真读过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在八十回中,只有一次提到了林黛玉的穿着,即芦雪庵联诗的前一天,提到下雪了,林黛玉“换上金挖云红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白面狐皮里鹤氅.....”至于林黛玉穿上这身衣服的效果,却根本不做描述,如果在俚俗小说当中,看到心上人穿上什么衣服,自然会有一番言语的,但是,目睹林黛玉换衣服的贾宝玉却没有一句言语,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林黛玉的美,不是衣服能衬托出来的,她的美是骨肉里面的,绝对不会因为她换了一件衣服就美了,或者就丑了,所以,林黛玉只是个理想,她所拥有的美丽一旦变成剧照,就失去了理想而变成了现实,从而使得林黛玉不再是林黛玉,而是梅兰芳了,至于“瘦削的痨病脸”却并不见得是不美的,捧心的西子,眉尖若蹙,不一样是美的典范嘛。
其实,别说是对红楼梦研究颇深的鲁迅,就是喜爱读红楼梦的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京剧中的红楼戏(红楼二尤除外),诸如黛玉葬花之类,完全没法表现书的意境,林黛玉的反二黄全无草木精灵的脱俗之感,反而感觉颇具性感,特别是言门狼主,更是性感的一塌糊涂(单指所留录音),前一阵子,一位朋友说,京剧似乎真的不适合表现红楼梦,不如越剧,我同意这种观点。
说到越剧,自然还是会想到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对于男扮女的京剧颇有微辞,而对女扮男的越剧却一言不发,可能有人会说,是地方保护主义,不过仔细再看看鲁迅的文章,他有没有曾经对梅兰芳以外的京剧演员发表过评论呢?在我的印象里面似乎没有(当然,也可能有,此处我没把握,请诸位斧正),就算有,大概也不如批梅兰芳这样激烈,那么原因何在呢?
在《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一文中,鲁迅说“梅兰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是俗人的宠儿,这就使士大夫敢于下手了。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成文言,将“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
仔细看看这段文字,鲁迅反对的是梅兰芳吗?否,其实在这里有个大家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鲁迅的年代,梅兰芳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一个戏子,与鲁迅打笔仗的对象,不是大学教授就是文学名宿,梅兰芳?还不够格呢,鲁迅只不过是拿一个戏子当武器,去进攻他要进攻的人——士大夫们,他痛恨士大夫夺取民间的东西,把属于民间的京剧加上所谓雅的外衣。
我以前曾经与朋友讨论过雅俗的问题,所谓雅与俗,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冠晓荷……微笑着对大家说。‘从字号到每间屋里的一桌一椅,都得要‘雅’,万不能大红大绿的俗不可耐!名字,我已想了不少,你们挑选吧,哪一个都不俗。看,绿芳园,琴馆,迷香雅室,天外楼……都好,都雅!’这些字号,其实,都是他去过的妓院的招牌。正和开妓院的人一样,他要雅,尽管雅的后面是男盗女娼。‘雅’是中国艺术的生命泉源,也是中国文化上最贱劣的油漆。晓荷是地道的中国人,他在摸不到艺术的泉源的时候会拿起一小罐儿臭漆。”
完全不是受鲁迅的影响,我从看京剧开始,就从来没有喜欢过天女散花,可能这个戏有美丽的造型,精彩的绸舞,但是我就是喜欢不起来,一个静态的,为了雅而雅的戏,其实是俗,所谓变至雅为至俗,梅兰芳时代的士大夫,似乎感觉手中的这个尤物很有意思,所以弄出各种各样的所谓雅的戏,叫他演;但是,这些戏从根本上是背离了京剧本身的,把深层次的内涵表面化了,士大夫们只是用梅兰芳的型去表现他们心中的雅,至于他们心中的雅究竟有多雅,就比较成问题了。
所以,我的感觉,鲁迅根本不是针对梅兰芳,也不是要和梅兰芳过不去,在那个时代,梅兰芳就是一个小角色,鲁迅反对的是那些拿着梅兰芳穷开心的士大夫,幸好梅兰芳后来有所转变,毕竟有了“生死恨”这样的好戏,如果梅兰芳真的依照士大夫们的设计,扮演一个又一个的神仙,在台上摆造型,那他早就没戏了。
荒山泪的张慧珠,不过就是个家庭妇女,与梅兰芳的天女,完全没法比,但是以“苛政猛于虎”而演绎出来的经典名剧,却是以至俗表现至雅的典范,程砚秋先生曾经提到罗瘿公先生的无奈,那是很可以理解的,罗先生在士大夫与平民间徘徊着,但是他是位令人尊敬的鸿儒,仔细研究罗先生为梅兰芳所写的“西施”,与同时代的其他戏确实大不相同,但是他不能主宰梅兰芳,不过他能主宰程砚秋,所以,才会有以至俗表现至雅的荒山泪。
可能鲁迅是没有真正研究过京剧,但是他深谙当时的社会与士大夫,孔夫子的理论传的变了味道,在那样一个变革的年代,又能苛责鲁迅什么呢?鲁迅的言辞肯定是犀利的,否则他就不是鲁迅,但是,不懂京剧的鲁迅只是表示自己不喜欢罢了,他不喜欢,自然就不懂,至于梅兰芳,前面说了,不过就是鲁迅用来对付士大夫的一条有力的论据罢了,完全不值得游园惊梦先生耿耿于怀,当然,也完全没有必要拿来作为京剧好与不好的论据。
本贴由看水流舟于2006年1月08日02:08:11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