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抑或是同乡(我祖籍也是河北霸县)的原因,小时我便对少春先生演的戏崇拜的不得了,无论是先生演出或是排练,只要有机会我便大饱一番眼福。那时我就感到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少春先生演什么象什么。我多次看过先生的《将相和》,少春先生和袁世海先生的“负荆请罪”一场,每次都会被他们的演唱催我泪下;我也看过先生的现代戏《白毛女》,那杨白劳演的真是好哇!尤其先生与杜近芳前辈的合作真是珠联璧合!尤其那脍炙人口的对唱,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
有一天我到人民剧场看戏。那时因为年龄小,我从不打听都有什么戏,也许是与人民剧场检票的叔叔、阿姨们太熟,凡是非重要演出外我均能如入无人之境般地步入剧场,大不了检票的叔叔、阿姨们在我的后脑勺给一下子,或者罚我翻一个不伦不类的“虎跳”。那天,最后一出戏是《大闹天宫》,孙悟空因为是扮猴脸,因此如不介绍不知是哪个演员演的,当我知道孙悟空是少春先生演的,我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我的脑海总也不能把少春先生的“蔺相如”、“秦琼”、“林冲”等俊脸英雄与少春先生的“孙悟空”对上号。那时我还真没有看到一个像少春先生一样能文精武的演员。
《野猪林》的“豹子头林冲”,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了少春先生高超的艺术才华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京剧的唱作念打,文武昆乱不挡,剧情的跌荡起伏,人物的神形刻划,都被少春先生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好担心:千无古人,后无来者!好感谢电影制片厂,给我们留下了少春先生的这部不朽的艺术大作。
2001年10月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戏迷票友大赛里看到“天津的著名小孩”刘小源“大雪飘”的演唱,我真是掉泪了,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孩子为什么对这一段唱腔情有独钟,并作出参加全国大赛的首选,可见少春先生的艺术是深入人心的,为此我曾作过一首记念少春先生题为《我为少春狂》的诗:
梦聆醒吟少春腔,稚童老叟迷且狂。
红将打响野白虎,梨园春飘李花香。
第三句我牵强地把少春先生的部份代表戏作取第一个字拼凑而成。即:红灯记、将相和、打金砖、响马传、野猪林、白毛女、虎符救赵。
我常常为少春先生是同乡而自豪,我以为只有我这个懂一点京剧的人对少春先生的艺术如此痴迷,其实不然,有一年我回霸县老家,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知我从京城来,便问到我有关少春的情况,继而便如数家珍般说到了少春先生的祖上,乃至少春先生小时练功的情境。呜唿呀!原来他们也同我一样,不仅是少春先生的同乡,更算得上少春先生的“追星族”。
小时我还听父辈们说过少春先生的传奇故事:有一年深冬的一天,真是大雪飘飘,朔风阵阵,少春先生如往日一样来到团里。“团带班”的学员有的在练功,有的学员因为天气太冷,或偷懒,便在舞台下休息,当时少春先生裹一大棉袄,双手交错揣在袖内,蹲在台口与他们交谈。少春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学员们也愿意与先生交谈、说笑。一学员说道:
“李老师,听说您的跟头特棒,您能给我们来一下子吗?”
少春先生笑道:“我哪里会什么跟头……”
话音未落,只见先生头向台底栽下,并在空中一个180度的翻转“前扑”,双脚稳稳地落在了台下水泥地面上。那是一个促不及防的动作,没有一个人在那一刹那反映少春先生怎么了?更没有一个人会在那一瞬间来得及作到伸出“援救之手”的举动。更让人惊叹的是少春先生落地后那双手还交错在袖内。
听到这个传奇故事后,我当时只是当做一个了不起的人做出的了不起的事而传颂给未知的人,今天想来却让我悟出先生的一个更了不起的做人道理来,这就是先生是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人!
我敬藏头诗《文武全才》一首赞先生:
文通余和杨,
武精美猴王。
全凭苦寒伴,
才绽梨花香。

本贴由白学河于2005年9月25日10:39:37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