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争取在7月底前完成预定的342部戏的录制任务。
据悉,从1985年开始试录到今年4月,全国已录制310多部戏,剩下的30部戏要赶在今年7月底前按时完成,其中22部戏大多在北京录制,余下的8部周信芳先生的戏由上海有关部门负责录制。
据京剧音配像制片负责人、天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高长德介绍,接到任务后,北京有关方面把要录的戏分门别类,确定专人负责,5、6月份的录制工作达到每月7至8部的进度。从目前汇集到天津的录像来看,效果不错。到6月底,北京、上海共录制了338部戏,余下的几部戏,如赵燕侠的《碧波仙子》、梅兰芳的《西施》等,不是原始演出录音缺锣少鼓,就是动作有难度或有待研究的戏。但现在大家都在全力投入,预计7月底前完成录制工作。
上海有关方面在接到京剧音配像的任务后,由市文广局、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京剧院分工落实。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马博敏告诉记者,周信芳的8部戏6月底在上海录制完成,现已汇集到天津进行后期制作。马博敏说,这次京剧音配像工作是上海到目前为止启动的最大规模的音配像工程。周信芳是海派京剧的杰出代表,但目前除了《徐策跑城》等少数几部电影外,他留给后人的舞台艺术形象很少。此前,音配像工程曾对周信芳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扫松下书》等折子戏进行编排,但大规模地对麒派大戏进行音配像尚属首次。在上海承担录制工作的8部戏中,大多数是周信芳的原创剧目,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麒派老生不多,因此,这次麒派艺术音配像非常有意义。这次主要是对周信芳主演的《生死板》、《文天祥》、《澶渊之盟》、《战长沙》、《一捧雪》、《宝莲灯》、《赶三关》、《草船借箭》8台戏进行音配像,对演员的要求相当高。为此,专门抽调了上海京剧一团和几位当年演过或与周信芳合作过的老艺术家到现场亲授或指导排戏。为能做到“原汁原味”“原模原样”,拍摄时完全按当年演出实况来配像,即便当初录音剪辑掉的“锣鼓点”、过场音乐等,此次配像时也一一恢复,因此有的戏长近4小时。

作者 刘亚东(摘自《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