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在第一次出演“沙奶奶”41年之后、在离开舞台11年之际,63岁的万一英第一次登上深圳的舞台。
1964年《芦荡火种》更名为《沙家浜》并首演时,19岁的万一英在所有演员中年龄最小,演的角色却年龄最大。
回想当年,最让她痛苦的是要在脸上贴“皱纹”。她说,现在根本不用贴了。她清晰记得,年轻的她在香港演出成功后,周总理称赞她为祖国争光,是祖国的花朵。“当年的花朵现在已经是老树根了。”万一英笑着说。
惟一一件让她想不通的事就是评职称,这也是11年前她含怨离开舞台的原因。 在一次手术之后,万一英慢慢地想开了,只要还有能力,就把京剧继续唱下去,不仅为了给自己的艺术生涯写下圆满句号,更是为了这一精美国粹的传承与发展。去年万一英正式宣布复出。
在深圳会堂排演前,她在台下观众席找个角落静静地坐着,把与她同台出演“沙奶奶”的两位后起之秀袁慧琴和沈文丽的举手投足,看得仔仔细细,一一指出不足之处。在后台,她对她的学生沈文丽强调,“沙奶奶”对新四军和群众亲如一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表现出她热情、诚恳和豪放的性格。
台上的布景没摆好,灯光、音响没跟上,她找到工作人员毫不客气地提出意见。在后台休息时,演员们爱围着她聊天。万一英说,京剧艺术要传承与发展,就得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知告诉后代。
(摘自 《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