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同胞们像过节一样从100多公里外的山里赶来看演出,中国京剧院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暨三下乡慰问演出团,三天行程1400多公里,让藏区群众40年来首次看上了京剧。
张火丁海拔5000米遇戏迷
“我最喜欢的是四大须生里的谭派老生创始人谭富英,青衣最喜欢的就是程派的张火丁了。”8月21日,中国京剧院“三下乡”演出团在西藏林芝的慰问演出中,一位40岁出头的当地观众兴致勃勃地跑到台上,自告奋勇地来了段《沙家浜》里郭建光的唱段,又讲了上述这段话。在西藏这种毫无京剧环境的地方能遇到自己的戏迷,坐在后台等待上场的张火丁先是一愣,很快便拿出笔爽快地为这位戏迷签了名。
“我没有想到在西藏也会有我的戏迷,不过这几天我在拉萨看到了央视的戏曲11频道,我想他们应该也能了解得到戏曲方面的消息。”身体单薄的张火丁能否适应高原反应?中国京剧院每个来西藏的人都替她捏了把汗。
18日,刚在拉萨下飞机时,张火丁的身体还算可以,见到了久未见面的同行们,她还和大伙有说有笑的。21日下乡的途中,令人担心的高原反应终于缠上了她的身。“一路上恶心,头像有把钳子夹着一样疼。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我都觉得自己肯定去不了了,我一问司机师傅,他说路还没走到一半呢,我当时心都凉了。不过我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坚持再坚持。还好,我坚持下来了。”
对这次来西藏参加“三下乡”的演出,院长吴江给张火丁打了两次电话,虽然知道她的身体单薄,但还是希望她能来参加,为藏区同胞送来最好的节目。“我觉得如果不来,真是不合适。这是我第一次来西藏,所以很希望能尽我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给藏族同胞带来欢乐。不过这几天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保命,哪儿都不敢去,更别说游览了,我可不希望来西藏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没能演出,那大概才是我最大的遗憾。”
演出时,一旁的音响师一再嘱咐张火丁唱得别太高,因为海拔太高话筒会时儿有声时儿无声。不过张火丁的一曲《红梅赞》让台下炸了锅。张火丁说:“我今天唱得并不是特好,缺氧让我一拔高调门就转轴,不过我真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藏族同胞对京剧的喜爱也让我非常感动。”
“铁塔”李文林当天住进医院
虽然进藏之前,中国京剧院给大家备好了一些增氧抗高原反应的药,不过高山反应的症状还是一一在演员们身上显现出来:头像被台钳夹着一样疼,躺在床上喘着长长短短的粗气,根本无法入睡,从来没有感觉过氧气是如此重要。一行60多人,有三分之一的人没能逃过严重的高原反应住进了医院,老生演员黄炳强还得了肺炎。在后台,不仅能看到演员们赶装的匆忙,还总能看到那些一下台便晃晃悠悠的演员们赶紧找氧气袋吸氧的场景。
在首都机场候机时,老旦演员张静一直在说这些天晚上睡不着觉。花脸演员顾谦、老生演员李文林也连声应和,说自己也是这样的症状。还是毕阳发来的手机短信揭开了这个集体失眠的谜底。“睡觉前千万别吃那个增氧药,那药有兴奋作用!”张静念完短信后,大家都捂着嘴巴乐了。李文林曾经在上飞机前说,自己这么强壮的身体应该没问题的。可刚到拉萨他便不停地打嗝,已经来藏10多天的负责宣传的王宇,忙安慰李文说是高原反应,自己已经打了十几天嗝了。吓得李文林嘴巴张成了大大的O形,小声嘀咕着:“难道我也要打十几天嗝?这模样在台上可怎么唱呀!”到晚上,胃也扛不住了的李文林住进了医院。第二天再看李文林,和很多出了医院的演员一样,都是眯着眼,一手扶着头,一手扶着腰。
百公里外藏民赶来看戏
武警官兵来了、援藏干部来了、当地的牧民来了……连100多公里外的村民也闻风而至,一大早就赶来了。在林芝的演出当天,一大早雨就一直下个不停,让演员们吃惊的是,大幕一拉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刘来兴胸有成竹地告诉记者:“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一点也不吃惊,是预料之内的事情。”1979年就从甘肃进藏工作的刘专员说:“京剧已经有40多年没有进过西藏了,我们没有想到中国京剧院的演员们能克服高原反应,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时候来为我们演出。虽然很多藏族同胞的汉语说得并不好,但是他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致。你看今天很多100多公里以外的鲁朗镇村民跑了三四个小时赶来。我们林芝地区的人口是25万人,牧民有11.7万人,我们很希望京剧还能常来西藏,让西藏不仅处处藏歌,还能听到京剧。”
“文成公主”哑了嗓子
8月20日至22日,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亲自率领一个10人小队前往西藏日喀则地区慰问演出。虽然演出小分队的人数并不多,但大部分都是在京藏合演的《文成公主》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演员。
作为“文成公主”,邓敏无疑是日喀则观众最期待的演员之一。然而8月20日在日喀则军分区的首场演出中,邓敏就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她的嗓子哑了。“表演第一个节目《家住安源》时,我就觉得嗓子不对,疼得厉害,提不起劲来。接下来和魏积军、马翔飞一起演出《智斗》,唱不了两句,就感觉嗓子已经不是我自己的了。”邓敏说。
在赴日喀则地区慰问演出前,邓敏在短短的一周多时间里,演出了7场《文成公主》。恶劣的高原气候,加上高强度的演出和排练,使得邓敏在“三下乡”前,就因发高烧住进了医院,打了好几天点滴。“到西藏来后,因为怕嗓子发炎,虽然明知对身体不好,还是一直在吃抗生素。”邓敏说,“没想到这嗓子不争气,关键时刻还是闹起了别扭。”
按照慰问演出团的安排,邓敏本来有5个节目。由于她的嗓子哑了,后面的节目不得不做出改动。当带队的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走上舞台,向台下的1000多名战士解释原因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战士们的理解和宽容让好强的邓敏感动得热泪盈眶。虽然已不能再唱,且身体极度不适,但她还是坚持登台,一丝不苟地演出了京剧《八大锤》片段。
5374米高原上的舞台
爬上海拔高达5374米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中国京剧院赴日喀则地区慰问演出团的全体演员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文成公主》里的那句台词:一览众山小,俯耳听惊雷。只不过,“一览众山小”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苍白的脸、疳紫的嘴和手。
8月22日,中国京剧院赴日喀则地区慰问演出团到达“三下乡”慰问演出的最后一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这个雷达站组建于1965年10月,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飞行引导保障。甘巴拉雷达站曾经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并分别被空军和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连”和“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称号。
车还在绕着崎岖的山路艰难地爬行,远远地就已看见雷达站的官兵列着整齐的队伍,在迎接演出团的到来。5374米的高山上可真不是闹着玩的,下车没多久,演员们的脸上就都失去了血色,嘴唇和手指变得乌紫,不吸氧就觉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唱念做打,难度可想而知。但演员们却并没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该踢腿的踢腿,该走旋子的走旋子,每个节目都竭尽全力。“我们只不过停留一两个小时,解放军官兵们却长年驻守在这里。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演员魏积军说,“所以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为这些最可爱的人带去欢笑。”
来自四川自贡的战士熊毅平今年26岁,却已经在雷达站驻守了10年。他说:“我们平时的生活很枯燥,除了值勤就只能看看电视、打打乒乓球什么的。站里虽然也想方设法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但客观条件毕竟太艰苦了。像慰问演出,我来这里10年,也就看过四五次,像中国京剧院这样的国家级院团千里迢迢地到这里来为我们演出,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些艺术家一点架子都没有,演完节目还跟我们聊天,说说笑笑,我真是觉得心里很温暖。”
唱到脸发紫谢幕仍优雅
在这次不寻常的演出经历中,让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观众的真诚、热情和崎岖蜿蜒的山路两旁的优美风景。精彩的演出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他们的热情也让演员们忘记了高原反应,演得格外卖力。
工布江达县是林芝地区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8月22日,中国京剧院三下乡演出团在去工布江达县演出的途中,由于海拔过高,不少演员都产生了高原反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氧和呕吐现象,但他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老旦演员张静强忍着高原反应,演唱了《沙家浜》选段,唱到最后几句时,张静的脸色乌青,嘴唇也完全发紫,但她还是以优雅的姿势谢了幕,感动得观众直掉泪。一到后台张静急忙吸氧,但休息不到10分钟后,她又抛下氧气袋,急匆匆奔到台上与吕慧敏合作表演《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
工布江达县的1000多居民观看了演出,热情的藏族同胞还为每位前来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献上了哈达和鲜花。(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