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教师节前夕,由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共同发起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艺术创作及教学成果演唱会"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举措,也可以说是一大义举。对弘扬国粹、振兴京剧起着良好的作用。它的好处,在于颂扬了老一辈执着治艺,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从组织上说,则是对老艺术家的鼓励;对后辈从艺者的激励与鼓舞。从而使两代,甚至三代京剧工作者增进治艺的积极性,也伸张了正气!
李金泉先生治艺、教学方面能有突出成就,其原因便是他懂京剧、爱京剧,肯于在京剧上付出心血。心血付出的是地方,产生灌溉幼苗、促进成长茁壮的效果。对于近几年里,一些不尊重戏曲传统,认为皆是糟粕,而把话剧等新文艺工作者引进排练场,让他们为传统戏注入"新鲜血液"。如果被请来的人,懂得传统戏曲、热爱传统戏曲,由他们来导演戏曲、设计唱腔和舞台美术,那还是无可厚非的。早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名导演焦菊隐、夏淳二位,都曾担任戏曲导演。焦菊隐先生导演话剧《虎符》时,对增进气氛,还加进京剧的"大锣一击"。但是如果青睐的是不具备这样条件,不熟悉戏曲,甚至觉得戏曲手法落伍了,必须由他们注入新鲜血液的人,他们注入的血液并不新鲜,还会有爱滋病毒,会要传统戏曲的命的!有个这样的导演,自鸣得意地说:"我给戏曲出了新点子,演员从台下往台上走。"其实从观众喜走上舞台的处理,在有皇上那年就有了。有个这样的导演,自吹懂传统,要用传统手法,其实是恢复新中国建立后澄清戏曲舞台时已取消了的上捡场人和演员在舞台上"饮场",而且变本加厉,让穿便衣的捡场人与演员行握手礼,让演员在台上换服装。这样的导演,不了解戏曲中的特写手法,竟自把重点戏搁在紧靠天幕那里演唱。他们不懂得传统戏曲中为突出重点,是让演员接近台口,离观众近的地方。他们没有看过《四郎探母》"坐宫"、《连环套》"拜山";或者虽看过却没悟出道理来。他们不明白当公主准备猜杨四郎心事时,先有"丫头,打座向前"的念白;当黄天霸要向窦尔墩讲述御马的来历时,先有"寨主抬座,也好讲话"的台词,目的都是起特写的作用,让观众听得清楚看得仔细。 李金泉先生的成就,便在于他出身早年培育京剧人才的中华戏曲学校,又经过数十年的舞台实践与经验积累。他不仅是好演员,在编剧、导演、唱腔设计上,也都做出成绩。他与袁世海二位创演的《李逵探母》,至今广为流传,久演不衰。他还为《岳母刺字》、《罢宴》等传统戏,《白毛女》、《红灯记》等现代戏,设计出声请并貌的唱腔。特别是把原演花旦的高玉倩培育成以演《红灯记》中李奶奶享名的老旦角色。至于正式拜他为师、受其教益成为当今舞台上好角的演员和票友,那就更多了。这次演唱会上,每一位出台的,无论演员与票友,俱都唱得具有浓郁的韵味,而且表达出鲜明的感情。还都遵循他的老旦女性化的演法。尤其好的现象是:每一位在演唱中的口型都好,没有如今呲牙露齿的流弊。说明老师要求严格,学者自身注意。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古代人笑不露齿的特点,也有助于发声、吐字和感情表达的准确。
吴江院长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好领导,在演唱会后的座谈会上,他表示:"今后我们已确定拨出专款,每年至少要为一、两位艺术家举办这样的活动。"这确为有见地、有气魄的举止。像李金泉先生这样值得推崇,健在的老艺术家还不止几位。像今年庆八十大寿的吴素秋女士,可算当今全国京剧界硕果仅存的大师级演员。她自幼便成为好角,初出茅庐便成头牌,当领衔主演。她是当前继承"尚"、"荀"两派,资格最老,威望最高的一位。她个人在艺术上的成就、贡献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为这位艺术大家举办这样的活动,当会为广大内外行所拥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