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代统治者慈禧太后对京剧《四郎探母》的大力提倡,由于历代著名京剧演员在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等方面的不断创造和发展,致使这出戏成为了百多年来久演不衰的著名传统戏,成为了观众喜闻乐见、家喻户晓和群众基础很广泛的剧目。京剧界的人们常说,《四郎探母》无生不会,无旦不会,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许多著名的京剧大师和流派代表人物,无不把这出戏作为开蒙戏、拿手戏、看家戏和流派戏;很多科班和后来的戏校也把这出戏作为重要的教材之一,不断教给学员;许许多多的京剧票友也很爱演唱这出戏,音像店里也有很多京剧名家的录音、录像带在广为出售;在广播或电视中也时常听到或看到这出戏。由此可见,这出戏在京剧中占有何等之份量和普及之广、之深了!不过,我们从文学剧本的编写方面来看,这出戏并不怎么突出和起眼,人物性格也不太鲜明,有的地方还在回避矛盾。特别剧中对肖太后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更比较模糊,甚至还显得有些粗糙和简单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打算在肖太后仅有的《盗令》和《回令》(《斩辉》)这两折戏中,对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作些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以便就教于方家和广大观众,顺便提供给演职人员参考。
(一) 对《盗令》一折的简要分析和修改建议
在《盗令》这折戏中,肖太后的出场并不那么壮观、威严和有气势,她的唱段写得比较平淡,不够理想,没有很好地为展开戏剧矛盾而交代背景,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理想。根据历史和小说提供的资料,我们可否把她的这个唱段改写如下:
肖太后:(内唱西皮倒板)
辽宋不和常交战--
(四辽兵、四宫女、四值殿官引肖太后上,接唱西皮慢板)
千里边关起狼烟。
先夫曾摆双龙宴,
不料中箭魂归天。
哀家摄政把兵点,
要与先王报仇冤;
天门大阵摆得险,
誓夺大宋锦江山。
杨家与我曾结怨,
今又领兵犯阵前。
人来摆驾银安殿--
(众引肖太后归座,接唱西皮摇板)
料理公务莫等闲。
(肖太后忙着批阅公文,铁镜公主抱阿哥上)
在这折戏中,铁镜公主为了诓得令箭,就将阿哥掐了一把,让他啼哭,当肖太后问到阿哥为何啼哭时,她就诓哄肖太后说是阿哥想要令箭玩耍,结果肖太后就轻易上当,给了"金鈚箭"。这种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化,把肖太后当作了木偶,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很不近情理,也很说不过去。因为肖太后是很有头脑、很有政治抱负的历史人物,岂能这样容易上当受骗呢?此外,阿哥被掐哭了起来,又怎能同他想要"金鈚箭"玩耍而有机地联系起来呢?剧本若不交代清楚,观众不明就里,定会感到突然。因此,剧本为了说服观众,起码应该交代清楚这样的背景:肖太后平时溺爱阿哥,常抱着孙子用金鈚令箭逗他玩,因而铁镜公主才有了用这种方式诓令的动机和理由,肖太后也才深信不疑,放心地给了"金鈚箭"。这个细节描写虽小,却很关键,不可忽视。如果我们在这里铺垫好了这个细节,那么还能对《回令》一折中,肖太后因看在阿哥的份上(原剧本释放的主要原因)而赦免了杨延辉的情节留下伏线,增加了剧本的说服力。为了进一步把肖太后的形象塑造好,通过和铁镜公主的矛盾来塑造人物性格,让剧情的发展合情合理,这段戏文可否这样修改:
公 主:(唱西皮摇板)
怀抱娇儿盗令箭,
心意忐忑实难安。
将身来在银安殿--(绕场,上殿)
见了母后把驾参。(施礼)
(肖太后示意免礼,公主起立)
肖太后:(唱西皮摇板)
我儿不在后宫院,
来在银安有何言?
公 主:母后!(唱西皮摇板)
几日未见母后面,
特上殿来问娘安。
肖太后:(接唱西皮摇板)
我儿仁孝把亲惦,
母女何必常问安。
(亲热地用手拧阿哥腮巴一把,高兴地笑了笑,白)
小阿哥,今日奶奶公务繁忙,没时间逗你玩,你们母子回去吧!
公 主:谢母后!(唱西皮摇板)
辞别母后忙回转--(转唱西皮流水)
举目抬头四下观。
御案现有金鈚箭,
不能到手也枉然!
低下头来忙盘算--(思考,夹白)有了!(接唱)
猛然一计想心间。
母后爱把阿哥抱,
常拿令箭逗他玩。
暗将阿哥掐一把--
(用手暗掐阿哥一把,阿哥哭,太后闻声招手)
肖太后:回来!
公 主:在这儿哪。
肖太后:(接唱西皮摇板)
孙儿啼哭为哪般?(亲热地接阿哥抱)
公 主:母后!(唱西皮流水板)
小子平日被娇惯,
又要母后令箭玩。
论令条就该将他斩--
肖太后:慢着!(接唱)
我儿说话理不端。
别人要令该严管,
孙要只管拿去玩。
我今交汝金鈚箭--
(拿令箭欲交,又有所考虑,迟疑了一下才放心,接唱)
五鼓天明定归还。(递令箭)
公 主:遵命。(接令箭,抱阿哥,唱西皮摇板)
谢罢母后金鈚箭--(施礼,下殿)
速交驸马好出关!(下)
肖太后:(接唱)
人来摆驾后宫院--
(众两边下。肖太后离座,接唱) 兵书战策再细观。(下)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张在云,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电子信箱:zssp@sohu.com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