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京剧院团发展现状”考察述评之二

乌云斯琴

“不要让京剧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参加调研的老艺术家们认为,京剧和它代表的民族戏曲文化在今天已面临生死关头!而深入探讨中国京剧没落的源头会发现,那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力的衰减。
相对于国粹京剧来说,我国300多种地方戏也个个精彩,但却乏人捧场。“以京剧为主的300个剧种、5000个院团、10万多戏曲大军都在挣扎中度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芝风委员坦言中国戏曲艺术面临的生存困境。

戏曲不该是弱势艺术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拓展国外演出市场成为京剧艺术事业发展的新亮点。考察团所到5个省的京剧团均有过涉外演出的经历,而且多数载誉而归。
名利双收的湖北省京剧院今年就成了“开风气之先者”。2月,携《三打白骨精》赴美演出时创下3个“第一”:在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全本京剧剧目;赢得70%的纽约本土观众;受到纽约市长重视。演出结束后,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签署文件,将省京剧院在纽约首演的2月19日定为纽约市的“中国京剧日”,为京剧赢得了荣誉。 他们去年赴日本连续演出36场《三打白骨精》,获得纯利润60万元人民币的事更被委员们津津乐道,认为京剧有了条重生的路径。
“京剧不该是弱势艺术,我们不该是弱势群体。”杨春霞委员认为,京剧的话语体系是建构在“国粹”的定位上的。
民族艺术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快餐”时代的来临,使得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和民族传统文化被逐渐边缘化。
“京剧里讲究的是传统的文化,小时候看的几出戏,不经意间影响了我的一生。”与任玉岭常委有同感的委员们说起戏曲人物对自己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时个个神采飞扬。包公的公正、诸葛亮的智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现在,京剧真的被年轻人抛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从考察的情况看,各地年轻人并非对京剧不感兴趣,而是不得其门而入。“为解决京剧市场萎缩,青年观众断层的问题,必须加强培养和引导。”这是委员们的共识。
在甘肃省,考察团看到了将京剧引入学校素质教育课堂,取得显著成效的试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京剧高雅纯粹、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在全校推广京剧素质教育活动,开辟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崭新局面。“技术学校开展京剧艺术课堂8年来,学生们通过京剧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了个人修养,提升了教学质量。”一个例证是,该校录取分数比其他技校高出百余分,但很多学生仍趋之若鹜。
地方的一些成功经验,让委员们感觉到“古为今用”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国家要倡导大、中、小学生开设以京剧为主的戏曲欣赏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回归传统的价值观念

“振兴陕西京剧是发展我省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希望有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考察期间,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京剧团的一份材料上的批示使委员们感动不已。因为不是所到之处都给京剧如此礼遇。
“不要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不能等到被国外认定为文化遗产了我们才想到保护”,强烈的危机感使参加调研的京剧名家们觉得,保护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已经迫在眉睫。而“国粹”就意味着重点保护,委员们认为,“京剧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福利’,而应该是大多数国人的‘待遇’。”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挑战不可避免。尤其是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委员们对有些地方提出只有开放搞活市场才能使京剧艺术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说法提出异议。“我们承认开放搞活市场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资金严重短缺,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谈开放搞活市场,只能使京剧面临更大的危机,甚至走向消亡。”任玉岭常委建议找出问题,抓住矛盾,再进行判断。

(摘自 《人民政协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