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25日消息:国庆将临,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也忙了起来,十天前飞赴香港,与香港名票李尤宛云合作,表演一出《四郎探母》。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在文化部即将在当地举办的国庆晚会上演出。这是于魁智继3月率中国京剧院二团参加香港国际艺术节、7月来此参加香港庆回归五周年晚会之后,今年第三次赴港演出。
在香港,于魁智是最受欢迎的京剧演员。而港人喜欢他还有一条特殊理由:于魁智是香港的女婿。
京港姻缘由“戏”牵
1990年,徽班进京200周年,文化部组织了一个大型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团到香港演出,其中就有于魁智。戏演完,演员都在卸妆,京剧院一个副院长出去送客人,看到了一个女孩手捧一大束百合站在后台门口。
这个女孩叫梁以薇,从小生活在香港,长大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求学。那两天她正巧回港探亲,知道有这么好的演出,这个喜欢民族艺术的姑娘赶紧买票观看。一看之下,她被那个叫于魁智的老生的表演深深打动,来不及细想,就去买了一大束百合花,站到了后台门口。当时的梁以薇,还不知道那个“于魁智”卸了妆是什么样。
“你想送花给谁?”院长问。
“于魁智。”
“跟我来。”
就这样,一场戏,一位院长,一束百合,让这两个远隔万里、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今生相识。直到现在,于魁智、梁以薇的家门上还镶嵌着百合的图案,以纪念那场美丽的初识。
在当时,“于魁智要娶一位香港小姐”消息传出的时候,许多人都猜测于魁智要告别舞台、赴港经商了。不过,结果不是于魁智去了香港,而是梁以薇来到了北京。她知道,京剧的土壤在北京,丈夫就该在北京。
为了丈夫的京剧事业,梁以薇从一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女性转而成为一位贤妻良母:为于魁智置行头、建立个人艺术档案;于魁智出专辑,她负责包装、宣传、营销等一切后期事务---真正做到了“夫唱妇随”。于魁智经常赴外地演出,她在家把儿子照顾得好好的。他们的儿子叫于泳武,今年才四岁半,由于属牛,小名就叫“牛牛”。巧的是于魁智和梁以薇也属牛,一家“三头牛”相濡以沫、情深弥笃。
梨园第一“忙人”
在戏曲不怎么景气的今天,于魁智拥有令许多同行眼热的“忙”。
这不,昨天晚上还在湖南旅游节开幕式上一亮金嗓,第二天就出现在四川诸葛亮文化节上唱起了“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本月底在香港准备国庆演出,下月就要率团去埃及访问演出。拨通于魁智的手机,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刚下飞机,现在在长沙。”“我从哈尔滨刚回北京”……许多省市电视台的节目负责人,对京剧并不懂行,却都知道于魁智;而只要时间安排得过来,于魁智对于演出邀请很少拒绝。
有人觉得于魁智这么做是“好出风头”,于魁智心中却另有一本账。他知道,现在是他作为一名老生演员的黄金年龄。黄金岁月稍纵即逝,他想在自己声音最好、状态最好的时候尽可能多地表演,把自己最好的艺术表现呈现在尽可能多的观众面前。
想当年,李少春就是在于魁智现在这个年龄创排了《将相和》《野猪林》等戏,后来成了李派的代表剧目。如今,许多戏迷希望于魁智在继承传统戏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这点,于魁智自己也在努力。今年5月,中国京剧院为他度身定制的新编历史剧《兵圣孙武》“千呼万唤始出来”,在长安大戏院一炮打响,香港、台湾已发出明年演出的邀请。于魁智告诉记者,该剧正在“打磨”阶段,他希望《兵圣孙武》能成为自己的代表作品。
台上是名角,台下平常心
许多戏迷都知道,于魁智“台上是名角,台下平常心”,从不摆明星架子,待什么人都谦虚有礼;而许多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于魁智有些地方“平常”得太“过”了。
比方说,这么多年,他从没一个人下馆子吃过饭;每逢演出完有企业宴请,他总是想方设法推辞;去年来上海演《中国贵妃》,主办方好说歹说拉他到和平饭店吃饭,竟是他来沪演出这十年来第一次看到外滩!平日里,于魁智总穿一件旧旧的夹克衫,只有上台清唱,才换上体面的西服。一旦换上,就连坐都不敢坐,生怕西裤“坐”出了不好看的纹路,“对不起观众”。
于魁智10岁开始学唱戏,虽主工老生,却也拜了名武生黄云鹏学了6年武功。少时的他最拿手的是“串小翻儿”。1978年,他从沈阳孤身一人来到北京,考进中国戏曲学院,第一次在宿舍铺床的时候,他掉了一次眼泪;整整三年的学戏生涯,为了保护嗓子,他没有吃过一根冰棍……现在,于魁智不但是目前国内最具票房魅力的老生演员、第十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他又被推举为党的十六大的代表。然而,再多的荣誉,于魁智也不敢“忘本”:在舞台上尽心尽力地表演京剧世界的华彩篇章。
(记者 吴海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