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凌晨得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贵田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天零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今年9月,和常贵田搭档捧哏的四叔常宝华去世。今天,常贵田又离开了我们。曲艺界朋友和广大观众都为此深表痛惜,哀伤不已——

生于相声世家 自幼上台表演

相声界有三大家族:常宝堃常家、侯宝林侯家、马三立马家,也是传统相声三大流派。常氏相声大家族,最多时有六十多口人,创始人常连安、长子常宝堃、长孙常贵田一脉相承。常贵田被称为“相声界最高领导”,一是因为他出自相声大家族常家,二是因为他曾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委员会主任,三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少将,是相声界第一位真正的将军。

常贵田有深厚的传统相声基础,源于家族的相声根基。常贵田的爷爷常连安最早到东北学京剧,生病倒仓,嗓子没了,只能靠变戏法谋生,到张家口撂地。此时他的长子常宝堃四五岁,帮父亲零打钱。因为蘑菇是张家口三宗宝之一,而且常宝堃嘴甜招人喜欢,于是得了个“小蘑菇”的艺名。常宝堃9岁时,常连安带他来到天津落脚,继续说相声,少年成名,拜师张寿臣。18岁时,常宝堃组织兄弟剧团,火爆一时。新中国成立后,常宝堃积极投身祖国的文化事业,编演新相声,热情歌颂新生活,颇受广大群众喜爱称赞,曾当选为天津市人大代表。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慰问演出,同年4月23日,在朝鲜前线演出时遭美军飞机疯狂轰炸扫射,不幸牺牲,享年29岁。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并追认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天津市烈士陵园。

常贵田1942年生于天津,是常连安的长孙、常宝堃的长子。他最早接触相声是在爷爷常连安的启明茶社。3岁那年,常贵田被抱上台,站上凳子,说了个儿歌:“一根棍儿我拄着……”在此之前有铺垫:“来啦,干什么来啦?”“说相声来啦?”“会说吗?”“会。”“会几套?”“会三套。”“哪三套?”“会吃、会拉、会尿炕。”大家就都乐了。

常贵田正式从艺,是从6岁开始。常宝堃教了6岁的常贵田三个小段:《反正话》《六口人》和《大娶亲》的一部分,常贵田听完就记住了。后来常贵田才明白,父亲把相声拆开,把适合小孩儿说的那些教给了他。小常贵田在和平路美琪戏院旁边一个小书场说了三个月相声,马三立的师父周德山、朱相臣、苏文茂、穆祥林等不少名角给他量活,这对常贵田的艺术提高有很大帮助。

继承父亲遗志 参军报效祖国

常宝堃牺牲时常贵田只有9岁,母亲见他学艺心切,三年后,让他拜了父亲生前的搭档赵佩茹为师,边学徒边读书。1958年,16岁的常贵田心中怀揣着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的志向,参军入伍,加入了四叔常宝华所在的海政文工团,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曾无数次到福建、西藏、云南、海南等兵站或者前线慰问演出。常贵田的四叔常宝华不仅在生活上帮助他,还在艺术道路上指点他,让常贵田更快地成长。所以常贵田说他和常宝华的关系,不仅是叔侄,也是师徒关系,而且还给了他父爱的感觉。

去西藏在兵站慰问时,演出任务和打仗一样非常紧张,有时一天能演十几场,不仅表演已有的节目,还要根据现有题材现编现演,结合部队刚刚发生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创作集体快板书。常贵田的艺术创作也是从青藏高原开始的。1963年抗洪,海河闹大水,部队到了天津,海军慰问团与天津曲艺团在大港遇到了,常贵田也和爷爷常连安有了唯一一次合作相声的机会。1965年,抗美援越,常贵田不辱使命,在前线待了整整一年,为一线的战士送去了祖国人民的问候。对越自卫反击战,常贵田又去前线。他三上老山,用电话给“猫耳洞”里的战士说相声。到前线慰问演出,不知什么时候炮弹会飞过来,有一次他险些被子母弹和菠萝弹击中。他随时做好牺牲准备,曾给母亲写信:“一旦遇到不测,那就跟我父亲一样吧!”

几十年来,常贵田跑遍了祖国万里海疆上有人驻守的岛礁,为几名战士,甚至一名战士演出。常贵田曾说:“服务于部队,我无怨无悔。曾经有很多单位想调我,但我最终还是岿然不动。为什么?我认为战士是可爱的,用相声为他们带去欢乐,给他们一些安慰,是我的天职。父亲他们那些演员为什么那么受战士爱戴?就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在战士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去了。没有到过战士堆儿里的人,不了解战士最需要什么。今天有了电话、手机,战士还是这个心情,一盼着家信,二盼着有人来。你想想,在小岛上,就那么几个人,多孤独啊!他们希望有人来,带来新的信息。看见活人了,他最高兴!如果你想说好相声,可你又不热爱人民,那你就甭说!你说,也说不好!”

继承常氏相声 注重传承创新

常贵田作为逗哏演员,曾长期与常宝华、王佩元搭档。他的台风潇洒大气,表演热情火爆,是常派相声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者。常贵田的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具有代表性。1976年,常宝华和常贵田创作演出的相声《帽子工厂》轰动一时,成为当时相声直接介入重大社会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常贵田与常宝华合作的《追溯》也非常吃功夫,这段相声像朗诵又像话剧,非常难拿捏,虽然包袱都不从他这头响,但他的表演直接影响到常宝华的包袱响不响,所以对他的语气、寸劲要求极高。

常贵田还先后创作了《喇叭声声》《动力研究》《祝你成功》等相声,获首届侯宝林金像奖及金唱片奖。代表作品还有《铃铛谱》、《交租子》、《杂谈诸葛亮》、《街谈巷议》、《戏说国学》、《高人一头》等。常贵田的表演继承和发展了常氏相声,他曾说过:“我们的相声没有超过前辈,但比前辈发展进步了。”

对于当今相声的发展,常贵田曾表示“亦喜亦忧”。喜的是,小剧场相声方兴未艾,很多年轻人,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进入相声演员行列,有利于相声事业的发展。忧的则是相声的继承和创新,常贵田说:“相声传统是相声传统,传统相声是传统相声,这是两个概念,不是会说几段传统相声,就是继承相声传统了。相声演员一定要对得起养我们的观众,观众是衣食父母啊,我们靠他们生活。过去是,今天也是!我拿薪水,也是人民的钱啊!相声要创新,比如我改的相声《攀龙附凤》,这个段子原来叫“交租子”,新中国成立后没人说了,经我一改,这个段子很多人都使。马季说,这是改得最好的一个段子。这才是传统相声的改革之路。要赋予传统相声新的立意,使其具有时代特色和积极的生活意义。创新,是相声的生命。你不继承传统,从哪儿改你都不知道,是盲目的创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不行。”

常贵田生前还出版过章回体自传《五独俱全》,这部凝结着他一生心血的自传,也有助于大家了解舞台下一个真实的常贵田。(记者 王润)

(摘自 《北京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