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京剧,真的让人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了。从京剧自身来说,京剧繁荣的两个特点就是剧目和流派的繁盛,可现在呢,剧目不用说了,现在编的新戏很少有京剧味的。更可悲的是流派方面,不但新的流派没见谁创出来,旧有的也很多都没落了。生角方面,谭派、马派当年都是盛极一时的,可现在几个人唱得动谭派戏,几个人演得了马派戏?现在红的是余派、言派,特别是杨派,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这几派相对来说,入门较容易。但我决不是说余、杨不如谭、马,我只是就其流派特点及后学来说。不过还有一句话:易成而难好。其他行当也是如此,旦中的程派、净中的裘派,等等等等,现在到底怎么样,我想常听戏的都知道吧。
因为这几天连着听了些郝寿臣、金少山的段子,所以想听过之后所想到的。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郝寿臣的带子,感觉很不好,觉得他的嗓子太沙了,甚至觉得有点像破锣嗓子。我就把那磁带扔在橱子里,放了有一年多。后来有一次翻出来了,就听听,感觉和第一次听大不相同。觉得嗓子虽"沙哑",但极有力,气非常足,很有韵。人们都说裘盛戎有韵味。就韵而言,我觉得郝绝不差于他,且苍莽过之。郝的念白,那字就像是从嗓子眼里用力逼出来的,但极自然,干脆利落的狠。我生的晚,郝的做派我是见不到的,但其唱和念却真的可以说登峰造极了。要说郝的嗓子,可以拿袁世海做比。袁的嗓子亮过郝,但韵味不及,气也没有郝的足,不及郝大气。我觉得花脸的嗓子亮和韵味是互为消长的。嗓子亮就要使劲往外送,比如金少山,但往往收不住,收不住韵味自然就少一点了,就像国画中的北派山水,跟南派比,用笔有点太露,笔无藏峰了。所谓韵味就是让人慢慢去回味的吧。郝、裘的嗓子亮不及,但是有些苍涩感,就像在生宣上画画,能够做到皴擦而不露笔锋,绵里藏针。郝的嗓子就是这样,就像有一股力贯穿其中,虽然有些沙哑,但是声音绝不散乱。我记得有段时间我天天听郝寿臣的戏,《除三害》、和杨小楼合作的《坐寨盗马》、和马、姜、萧、马合作的《黄金台》,一天听几遍。甚至于听的"热血沸腾","寝食难安"。郝寿臣的戏犹如国画中潘天寿的画,"力能扛鼎"。
金少山则有些像齐白石了。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从不认为齐白石在潘天寿之上,当然也不在其下了。好的地方极好,不知道他怎么能唱的那么好。不好的地方也很不怎么好,觉得很一般,与其名号不相称。说到韵味,金也很有韵味的,但是较之郝,确实有些不如。他的《黄鹤楼》、《御果园》、和麒麟童合作的《华容道》等就十分之好,韵味十足。但是此韵非彼韵,反正和郝的不同,但却非不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傅雷的一些话。有人问他什么是神品逸品,他说的大意就是神品逸品就是初看觉得不怎么好,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其好,最后都不能不看了。我觉得郝、金也是这样,一个嗓子太沙,一个嗓子太亮,初听都不觉得舒服,可越听越喜欢听,越听越要听。
总之,花脸就唱念而言,郝、金、裘三家,我从不认为谁高过谁,或许在某个方面,某家胜某家一畴,各有千秋吧。但综合着看,就是斤两相当了。没郝我活不了,没金没裘我照样也是活不下去的。
初来乍到,说一些很幼稚的话,望各位不笑。要是有哪句得罪了哪位,也望不怪。
本贴由小名留住于2002年3月16日01:20:09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