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扔掉“铁饭碗”
文化体制改革之风吹得人心思变。时值盛夏,上海京剧院的优秀青年老生演员王珮瑜常和她的几位搭档在一起,讨论怎样从旧体制里出来,闯出一条艺术发展的新路。她已经正式向上海京剧院的领导表示:去年签下的聘用合同,今年到期后不再续约,将和一些志同道合者自己干。
要到河里游
不再续约,就表明她不再拿那一份国家工资,自动扔掉“铁饭碗”了,这是需要一点勇气和魄力的。记者向王珮瑜询问这样做的来由,她说:近来东方青春舞蹈团、新上海马戏团和萧雅越剧工作室等都在积极探索体制改革模式,他们的成功大大地鼓舞了我,由此深感京剧改革更加必要和重要。京剧艺术具有非常良好的人文历史背景,而根基越深厚,形式越完美,就越容易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现有体制的种种弊端,使得艺术生产力受到束缚,总觉得是少数人在河里游,多数人在岸上观。
愿意冒风险
王珮瑜说,京剧从业人员目前都处于极其被动和尴尬的状态,就拿自己来说,算是比较“红”的,但也觉得有劲无处使。鉴于此,就萌生了挣脱剧团体制枷锁的强烈愿望,愿意自己冒点风险,担点责任,拉出一支自己的队伍。
如何改变京剧院团长期由国家统包的行政事业编制,让一部分从业者向企业化转型?王珮瑜提出,首先应该对京剧演出团体实施公司化,多劳多得、以销定产,投入必问产出;要对投资者负责,更不能拿国家的钱不当钱。京剧团企业化会大大增强其在市场大潮中搏击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王珮瑜有信心,她能够吸引全国一流的编创人员来打造新的艺术作品,进行项目制合作的尝试。
市场化运作
王珮瑜说,虽然不再续约,但并不意味完全脱离上海京剧院,自己在艺术上还是要依托上海京剧院,两者还将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合作关系。一方面搞新作品,另一方面进行传统戏、折子戏的市场演出,希望将来自己的演出小组在苏浙地区可以和浙江京昆剧院或江苏淮阴京剧团等合作,运用过去的“搭班”制度,摊薄巡演成本,实现资源整合,真正做到市场化运作,力争自己每年能够演到120场。
站到最前列
她正在筹建自己的中英文网站,寻找赞助和投资者,还在策划国内外演出商、演出剧场的联系网络。她说:以上仅是自己的设想而已,到底能干到什么样子,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好在领导和师友们都支持她改革。“我们青年人要站到时代的前列,首先要敢于去想,然后要坚决去干,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今天我这样想过了,干过了,今后即使失败,也会是别人成功的铺路石。”(记者 陈竹)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