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还是个丁点儿孩子的时候,就听过并且爱上了"劝千岁"。悠扬的旋律伴随着甜美的、有磁性的唱腔传入耳畔的时际,我便开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十二寸黑白匣子里的那位挂白胡带官帽的大眼睛伯伯。现在想想,这正是最初的启迪。以后,一些语素渐渐写进我的"词典"里:戏、京剧、大眼睛伯伯有着和台上一般清雅好听的名字---张学津。

京剧真正填进我的灵魂,不过是近五、六年的事。自从当了戏迷后,如众多戏友一样,热烈地喜爱着老生。戏友们或是津津乐道于老言老谭老唱片的妙处,抑或是侃侃而谈着小于小王小字辈的风采,参与倾听的同时,我总会在心底第N次回味那段"劝千岁"。儿时的记忆和彼时的那份纯美无暇的感受,竟从未从我心头抹去过。

终于,盼来了可以带着思想独立欣赏的日子,可遗憾的是几乎少有机会能看到张老师的现场演出。来自于录音录像的理解和欣赏,渐渐证实了我的初衷:一位如此唯美全才的老生艺术家,竟然被儿时的我识破过。清新隽永的表演中透着灵巧自如,哪怕是寥寥数字的一句道白,在他念来都带着人物,透着灵气儿。近年来的一些马派剧目的音配像,一直由张老师担纲着。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我试着用心去体验着他,细细地品味着那份隽永非凡的神韵。无与伦比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比起这,哪怕是当下再叫座的头牌须生也会黯然。在知道一些学津老师台下的事之后,更添了对他的仰慕情怀。严谨的风范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他无愧于当代京剧名家老生的称谓。

虽然,多年来学津老师的嗓音状况没有起色,甜润甘美只能以录音来重温。但这丝毫未动摇过我对他的评价,也从来不需要顾及别人的看法。有幸看过一回张学津老师《甘露寺》的现场演出,难忘的一次。星星点点的掌声,不太安静的池子。他依然毫不懈怠地倾情于满台的锦绣。只是添了些许迟暮,但大抵还是黑白匣子里的样子。放大胆狠狠瞪了小声嘀咕的邻座,在他们傻楞楞的诧异中,陶醉般忘我地喝彩。"这永远是最好的",我这样说着。清楚地记得,那天差不多是噙着泪看罢的。眼见马派艺术日渐凋零,而张老师依然尽全力为传承和发扬辛苦地奔波着,崇高的使命感交织了他的辉煌。

向来羞于说自己喜欢马派。一则马派艺术博大精深,浩淼如苍茫江海,岂是吾辈后生半载一年能领受的;二则实在是源于黑白匣子的纯美,而并非马派老唱片的启迪。身处浮躁纷乱的世,能经历和京剧魂牵梦萦的日子,是万幸的;而感遇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金牌老生,实乃万幸之大幸。

当下,流派分呈、人才济济的京剧老生行确实有太多的看点,但,在我心底,须生首席,将永远伴随着张学津先生铸就的风范和辉煌。 2001年9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