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天看了京剧大赛,虽不说每场不落、全神贯注(说真格的,现在的演员没有这样的功力,即便有的评委也未必有),也算得上是看了大部分的表演了。看了老生组就有不少话要说,一直懒得动手,这下整个赛事结束了,一并都说出来吧。所谈有大赛的观后感,也有一些一直以来想谈的别的话题。
老生组,许多戏迷认为张建峰最好,这一点我也认同。最早认真看他是一次北京京剧院的老生青年演员专场,其中有高彤的《春秋笔》谭正岩的《空城计》,还有一老生忘记是谁了,再有就是这位张建峰,而演的是什么却记不清了,好像是《白帝城》。当时的感觉还不错,很有奚的风范。现在的演员学流派的都不对呢,号称马派的实际上学的是张学津,摇头、喘气、瞪眼、抿嘴。号称学程派的,实际上学的是李世济或者干脆李文敏。学荀派的学孙毓敏,现在的所谓尚派青衣,一张嘴就一惊一乍的,尚先生和孙荣蕙、杨荣环乃至孙明珠都不是这个劲,这种风气连根源都没有了。张建峰好在老老实实地学奚先生,而不是走当下学流派的风气,真正在继承流派。后来就没怎么看他的戏了,唱奚派的,还有一位???(名字忽然想不起来了,现在在江苏的),比较规矩。张建峰参赛的《范进中举》不错,身上很受看,这不容易,几个亮相切住,都很有美感。至于谭正岩,只能看热闹了。谭正岩之前的,我没看,就是为了看看这位小谭是怎么表现的才打开电视的。嗓音依旧那么富有他祖父和父亲的风范。我不知什么,只有左嗓才是谭派呢?谭富英是那么唱的吗?有一次孝曾清唱《打鱼杀家》,有网友评论其“下巴狂抖”,实在有趣,可惜的是谭富英不是那么唱的。我常建议朋友去看高宝贤先生,为什么?规矩中有特色。谭派的家传有问题,三代人一概嗓子左、身上僵,为了扭曲的家传,而破坏了本身不错的天赋。谭门七代是个奇迹,也就只能当奇迹看了。给谭正岩负担了那么多名与利,竟也觉得可怜了。我们可爱的评委给了谭正岩高分。我一眼就看到了张学津先生的98分——满分。满分是什么概念,而我的角度来看,正岩达不到这个水平。当然评委自有他们的考虑。
老旦小花脸组。康静演出时,台下的反映已经说明老式的老旦唱法受人欢迎了。其实老旦女化并没有什么优势,就如同小生不能用大嗓唱一样。忽然想起《太君辞朝》,这戏还有青年演员能唱吗?现在小花脸的地方白以几乎失传殆尽了。而大丑——实在太少了。
花旦、小生、武旦,几乎不能吸引我了。武生太撇。花脸,安平那个下场不如以前的好看,简化了,身体也不后仰了。其实这个下场是化连环套的。王正屏先生作的美极了。
青衣。头一个是乌鲁木齐京剧团的。徐楠是京剧班出来的,当初办的时候,是定向培养,但毕业后,剧团没有他们的名额,连工资都没有,许多孩子不得不转行、参军了。至于水平,我就不多说了。丁晓军,去年暑期,我曾在老舍茶馆听一位战友京剧团的女演员清唱《天女散花》,很规矩,不知是不是她。后头刀下场不错,不亚于武旦组的。李国静、王艳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来参赛,和小年轻抢风头,上次的袁慧琴也是,何必呢?既然已经是名角了,参赛干什么呢,又不是新人了,像李国静,分数低反而坏了名气。画虎不成反类犬。姜亦珊不错,很惊艳。我的一个同学看过几次状元媒,同样又看了她的演出。 我想谈谈吕洋。我从前曾经评论过,一位先生嘱我详细地谈谈,一直没有机会,这次一并说吧。吕洋从前之规矩,今已不复存在。唱戏要不甘寂寞,不能搞流行。演员搞的是艺术,要考虑名利,否则演员拿什么活呢,但名利不要以牺牲艺术标准为代价。当初老师怎么教的?那些规范才是本分,王吟秋先生的嘴里是那么干净、那么讲究,可吕洋把这些丢了。程派,一份那么优雅的流派,形于外就是失败的程派。明显的可以感到,吕洋在使拙劲。那段二六,真是有劲没地方使了。那腔随便溜达,后头流水也怪,反正程砚秋、王吟秋、赵荣琛都不是那么唱的。吕洋身上不好看,脚下功夫太浅。和小生搀着的那几步走,简直是交谊舞步,当然也不能说着两下子没有本源。
学东西、成名,不要巴结!否则一定是毁自己。这是年轻演员必须注意的! 再谈评委吧。有的评委真不合格!我列一份单子,这样的阵容似乎又是痴人说梦了。
生行:王世续(老先生好久没出来了,身体还好吗?) 迟金声 汪正华 王则昭 杜元田 张庆良 叶鹏 王鹤文 刘雪涛 李德斌 萧润德 叶少兰 于万增 李金声 何金海 王金璐 黄云鹏
旦行:李金鸿 高玉倩 吴素秋 梅葆玖 江新蓉 陈永玲 李薇华 李鸣岩 王梦云 王晶华 宋丹菊
花脸:马崇仁 景荣庆 徐世光 钳韵宏 夏韵龙 张韵斌 尚长荣 吴玉章
丑: 张春华 谷春章 翟韵奎 钮 骠 朱锦华 马增寿 黄德华 寇春华
这些艺术家才是有资格的,才能做得了真正的评委。

2005.10.07晚

本贴由小蒯于2005年10月12日20:22:53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