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丁是我最喜爱的演员之一,她努力和创新的精神也是我最佩服的。我非常希望她的探索能成功,因此想奉上几个建议。
4月3日我看了《空中剧院》的《春闺梦》,注意到在布景和灯光上有所变化,这是个很不错的尝试,但我觉得灯光和布景都太深暗,给人以一种阴森的感觉,也许导演是想借此突出战争的残酷,但我觉得这样处理似乎是没有理解京剧艺术的规律和这戏的意境。
首先传统京剧演员的服装一般都比较鲜亮明艳,而背景则比较淡雅简洁,互相对比产生一种很好的烘托提升效果,而一旦背景过于华丽或深暗就缺乏自然协调的感觉。
其次这个戏虽然着重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但它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一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来凸显的,所以在重逢的梦境里面极力突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恩爱欢好、春光旖旎的感觉。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因为和平幸福生活的无比美好,才突出了战争的无比残酷,正因为程先生当年塑造的女性形象美不胜收,才让人们为这样一位花样年华的女子的不幸而扼腕叹息。而如果象现在这样采用阴暗、深涩的背景,就难以精确传达出女主人公的青春柔美、春心萌动。同样的问题在火丁的服装上也有反映,褶子的图案太大,与深色的背景结合视觉冲击力太强烈,使人有凄厉之感,不够自然,不够柔和。
新版为凸显战争浩劫,还增加了三处群众演员戏,营造出尸横遍野的效果,并设计出打斗杀戮的残酷战争场面,我个人以为这也是好心办坏事。程先生的原设计是很具有匠心的,他通过梦的方式,虚化地表现出情节和主题,就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构造了一个完美的意境,而现在把这些空间全用打斗场面填实了,韵味也就失落了很多。现在许多新戏都喜爱采用复杂的布景和大的群众场面,求一个热闹或者说真实的效果,殊不知这是一种戏剧上的倒退而非进步做法。
西方戏剧从二十世纪以来就一直在改革,追求布景、道具、人物甚至情节、对白等等的简化,而着重表达戏剧所承载的深层精神。而我们的京剧,原先就已经很先进的以简驭繁、以意境取胜的传统却要抛弃,去学已经不那么流行的西方较早的戏剧手法,不抑谬乎?
顺便说一下新版在剧的结尾处加进了两句点题的唐诗“可怜无丁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也有画蛇添足之感。中国的诗歌、戏剧一向讲究留白,推崇境界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情感上“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若把话都说透,就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火丁的唱和做是一流的,但看了3日的《春闺梦》,觉得也还有可进一步锤炼的地方。
先说唱,声音似乎太偏暗哑了些。火丁的优点在于沉稳凝重不流于滑,但太凝重会失去女性的柔和感,尤其是这个戏,会使女主人公显得不够年轻妩媚,似乎应该在唱的时候适当的加入一些亮度。我后来又听了一下程先生当年的录音,感觉他虽是男子,声音有特殊性,但也很讲究表现声音的流畅和亮度,程派以低婉幽回著称,关键在于低而不哑,幽而能回。而且我记得程先生也说过,他的声音条件是特殊的,后人学程派,未必要学这种嗓音,而是要学他的腔(大意,原话不记得了)。
再说一下做,火丁的身段很美,但我觉得她太忠实于程先生的原创了,而没有顾及自己的条件。程先生当时的动作是考虑了自己比较高大的身材与舞台效果之间的关系后设计的,他舞来必定十分之美,而火丁身材较清瘦,脸形轮廓也较有棱角,采用同样的动作就显得太枯瘦,不柔和。我记得程先生对这一点也有专文论及,意思就是说水袖的设计运用要根据剧情和演员自己的身体条件,希望火丁能在这上面更多的琢磨一下。
传统戏曲没有创新就不会发展,但创新和发展的方式还是要注意,首先是要把传统继承好,才谈得上发展,而对传统的继承最主要的是理解精神。我觉得梅先生说的“移步不换形”的原则是十分正确的,当年的梅先生、程先生也在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可是并没有人觉得他们改掉了京剧的韵味,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传统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他们不但受到的是最严格的传统程式训练,还对戏曲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也悉心探索,所以才能把时代和传统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并取得了成功。不知道火丁除了演戏,在诗词书画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上是不是也下过工夫,如果能在这方面再探索和领会一番,成就一定会更加大的,因为艺术和美的原则是永恒的,只要真正领略了其中的精神,必然能够巧妙地融入不同的时代,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近年火丁排的新戏很多,也很成功,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象当年程先生他们也经常编新戏,从而不断的发展自己的风格,现在的演员也要有这样的勇气。不过近几年来排演的一些京剧新戏,总体感觉不如传统戏那样打磨精致,对京剧艺术的规律也没透彻掌握,难以找到象老先生们创作的那样经典的作品。看四大名旦当时编的新戏,在主题选择、情节安排、唱词编写、声腔创造、动作设计等等方面都力求自然、统一、合乎故事、人物、和京剧艺术的逻辑,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某一方面的效果。比如唱词的设计,通常都能兼顾到人物的身份、故事的时代、情节的发展、演唱者的特点、辞藻的文学性以及音韵与音乐的和谐,并且能够将一些优美的典故巧妙的结合进去,增强了唱词的信息量和感染力。现在有的戏词不讲究用词与时代、人物、故事的一致性,让人觉得是一堆穿古装的人在演现代戏;对音韵的处理也大而化之,认为简单压韵就行了,缺乏与音乐的配合,顿挫转折时不自然,听上去不舒服。我希望火丁如果要编新戏,一定得找一个既熟悉京剧程派艺术、又对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来编戏,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顺便提一下,以前老先生们编戏往往取材于古代小说、诗词、寓言、笔记等(如《春闺梦》取材于唐诗、《红绋传》取材于唐传奇、《锁麟囊》取材于笔记小说、《六月雪》取材于元杂剧),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觉得现在编新戏也可以借鉴,因为这些东西是传统的,但由于现在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又是新鲜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具体到火丁的程派戏,我前几天看到唐传奇里面的《飞烟传》,故事、人物都十分适合程派表演,在这里向火丁推荐,不妨作为一个编新戏的好素材。

本贴由云鹤于2004年6月20日11:18:3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