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声声唱腔优美圆润,台下一阵阵叫好此起彼伏……10月20日,伴着“锵锵锵”的铙钹声,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汇报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拉开帷幕。“和平杯”评选出的“十大名票”“港澳台及海外十大名票”轮番登台,《穆桂英挂帅》《翠屏山》等经典剧目竞相唱响。

作为我国京剧票友高水平的展示平台,“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与俗称“小票友赛”的“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相映生辉,已成为我国群众文化领域的品牌项目。该赛事自1991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走过27年。对京剧票友来说,“和平杯”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切磋成长的平台,传达着他们对京剧艺术难以割舍的情怀。

京剧是一种精神寄托

参加本届邀请赛年龄最长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刘崇尧,85岁高龄的她作为压轴出场。甫一登台,她一声清亮的唱腔便赢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从小跟着戏迷父亲哼唱,刘崇尧对京剧、越剧等剧种耳濡目染。“那个年代娱乐方式相对较少,喜欢戏曲的人很多。”刘崇尧说,“不管喜欢上哪个剧种,只要入了门,你就会一辈子痴迷。”去年,刘崇尧身患重病做了手术,但今年一听说“和平杯”开赛,她还是坚持报了名。当被问及为何对京剧如此痴迷时,她说:“那是一种精神寄托。每当遇到坎坷,我都会用唱戏排解,它让我觉得浑身都在舒展。”

同样受家庭熏陶爱上京剧艺术的还有来自天津的地铁司机支帅。听到他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老生唱腔,观众都想不到他只30出头。都说京剧艺术的受众多是老年人,很难得到年轻人的青睐,可支帅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在他们公司,有好几个和他志趣相同的年轻人对京剧非常喜欢,他们还给自己的兴趣组取名为京剧传习社,每周都在一起唱着玩。

作为国粹,京剧是最具中国风的文化符号之一,这样的“家乡味”带给独在异乡的“异客”们满满的心灵慰藉。谈起爱上京剧的经过,旅居海外20年的李巧文眼眶有些湿润。那是一年春节,她看到华人区的中国人在街上舞狮子、唱京剧,内心顿时被浓浓的中国味充盈。“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撞击,家的感觉立刻温暖了我。京剧一下子填补了我内心的空白,成了我的精神慰藉。”此后,李巧文成了京剧的海外“发烧友”,“平时我做家务时,只要听着京剧,哼哼几句,就会浑身轻松,一点都不觉得累。”

既是赛事又是节日

“为港澳台及海外选手单设的十大名票评选,目的是为了吸引海外的京剧票友们加入进来,用他们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喜欢这门国粹。”“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组委会负责人寇援介绍,“和平杯”之所以历经27年不衰,除了因其评选公正、透明外,还与“十二字”方针密切相关——要在“坚持连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今年的“和平杯”在往年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首先,增设团体展示,扩大京剧活动参与面;其次,通过网络直播扩大影响力;第三,在评选“和平杯”金牌京剧票房和京剧票友社会活动家的基础上,今后要组织获奖票友、金牌票房下基层、下农村、进校园演出。

“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举办至今,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凝聚力,在票友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每一届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票友。据介绍,今年参赛人群呈现出数量多、覆盖面广、年龄跨度大的特点。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港台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2000多名票友参与比赛。年龄最小的为17岁,最长的为85岁。“‘和平杯’对我们来说,已经不仅是赛事,更是京剧票友的节日。”虽然没有获评“十大名票”,但来自厦门的选手周奇英的一席话道出了票友们参加“和平杯”的心情。

播撒希望的种子

“赛事的落幕并不代表‘和平杯’的结束,它的意义更在于对京剧艺术的弘扬与推广。”寇援说,“和平杯”评选出金牌京剧票房和京剧票友社会活动家,目的也是希望它们如同一粒粒种子,在京剧艺术的广阔天地里生根发芽。

如今,这113家海内外金牌京剧票房已经成为弘扬京剧艺术的业余“尖兵团”。刚刚结束“和平杯”的比赛,支帅就走进天津的一家获得金牌京剧票房的剧团去练习,对着镜子反复揣摩动作。他说,每周票友们都聚到这里,一起切磋、共同进步。李巧文获得“十大名票”第一名的消息传到加拿大,朋友们纷纷为她祝贺,她说:“希望自己的获奖可以带动海外更多的华人喜欢京剧、唱响国粹。”

采访后记:参与报道过“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的记者换了好几拨,参与比赛的选手也如走马灯似的每年都不同,但始终坚守于此的“寇老爷子”——寇援却是多年来“和平杯”不变的风景。对票友们来说,“和平杯”能赢得如今的口碑,除了其公正、透明的评选原则外,还得益于像寇援一样在幕后付出诸多心血和努力的工作者。在群众文化领域工作了一辈子的寇援退休后反而因为“和平杯”更忙了。

当提及参与“和平杯”的选手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不多的话题时,他略有所思地说:“在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年轻人的注意力多半被一些快餐文化所吸引。作为国粹,京剧艺术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确实需要思考,这也是‘和平杯’举办小票友赛的初衷。年轻人不喜欢京剧与学习这门艺术比较难不无关系,但是深入了解过京剧的人却有着相同的感受——一旦学了就爱不释手。”

可见,京剧的传承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熏陶和培养,“戏曲进校园活动”要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京剧的魅力才能更好地绽放。(记者 杜洁芳)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