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 吴焕)由李瑞环同志亲自创意并策划的"京剧音配像工程"即将结束。字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上,李瑞环同志要求:奋战100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一直参与音配像导演组工作的北京京剧院导演王淼。

100天里抢配30部大戏

李瑞环同志要求的,"奋战100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是指加快完成30部待配录的剧目。但并不是说30部戏完成后就不再录了,而是说音配像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了。这30部戏,数量不算多,但难度特别大。有的录音质量太差,或掉句丢词,或缺锣少鼓,或噪声杂音大,处理起来很不容易。这些戏多为生戏难戏,有些戏见过的人很少,担任传授、指导的老艺术家难找,配像演员不仅主角、就连配角都难找。
据王淼介绍,30部音配像剧目包括马连良的《大红袍》,梅兰芳、俞振飞的《游园·惊梦》,裘盛戎的《雪花飘》,杜近芳、李少春的《白蛇传》,赵燕侠的《碧波仙子》,叶盛兰、李少春、李和曾、袁世海、景荣庆的《群英会》,马连良、郝寿臣、张君秋、姜妙香、马富禄的《火牛阵》,周信芳的《澶渊之盟》和昆曲《十五贯》,以及李少春、袁世海录音版的《野猪林》等。

17年已整理配录了312部精粹

京剧音配像从1985年提出、研讨、试录,到1994年正式成批录制至今,历时17年。一共搜集整理了342部名家名剧的录音,其中312部已经配录完成,基本包括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京剧艺术名家的全部录音或代表作。
京剧音配像大致分为三类:像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李少春、裘盛戎、张君秋等12位京剧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只要能找到就全部配像录制。而谭小培、李和曾、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李万春、高盛麟、言慧珠、吴素秋、杜近芳、赵燕侠、赵荣琛、杨荣环、李世济、李多奎、金少山、侯喜瑞、袁世海、萧长华、马富禄等数十位京剧艺术家的演出录音,是经过精心选择其有代表性的进行配像录制的,其中有些已经全部配齐。原打算录制的还有余叔岩、言菊朋、孟小冬等人的演出剧目,但由于没有找到全剧录音,只录制了言菊朋的几个唱段。这312部京剧的录音带,有许多通过多种版本反复比较,择优合成,并运用高科技手段补漏降噪,数字化处理,是同一人同一戏的最佳录音。

15000人次参加音配像

音配像工程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特殊方式进行的。音配像没有专门的领导班子,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没有自己的演职员队伍,没有自己的剧场、行头、布景、道具,也没有自己的录音、录象设备,经费也是自筹。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完全靠得是艺术家们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对继承老一辈艺术成就的"尽忠"、"尽孝"精神,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参加音配像工程的有文化部、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中国录音录像总公司、科学电影制片厂、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战友京剧团、江苏省京剧院、山东省京剧院、陕西省京剧团、中国评剧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等20多个单位,先后参加这项工程的人员超过了15000人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