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政府的关照与支持下,市文物局和门头沟文化管理委员会历经5个月的精心施工,京剧宗师谭鑫培陵墓的修复工程于近日竣工。为缅怀谭鑫培对京剧艺术事业创立的千秋功业。有关方面订于2005年11月6日上午10时举行谭鑫培墓的揭幕和祭扫仪式。恭请文化界人士与京剧同仁届时前往。
陵墓地址在门头沟区永定镇栗园庄,即石龙工业开发区。乘车从航天桥经阜石路到门头沟的“双屿环岛”往南,路过“葡萄嘴环岛”继续往南,见一“振北五交”的标志向东拐,走“美安路”,进“石龙工业开发区”。路过“歌华有限”后于第二个路口向南转,路过“先科创业”后再向东即到。
资料链接
作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和中国电影的第一位明星谭鑫培,近日既发行了以他主演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定军山》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又拍摄了以清朝末年摄制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为背景的故事片,作为中国电影百年纪念的重要内容,同时,于“文革”中被破坏的谭鑫培陵园也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修复,并即将竣工。
作为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谭鑫培陵园坐落在门头沟区的永定镇栗园庄,原系戒台寺的茶棚地(亦称香火地),当年因为谭鑫培对禅宗感悟颇深,于光绪23年(1897年)戒台寺为其受居士戒后,与住持妙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提出百年之后由妙老人将茶棚地12亩赠与谭氏做为安息之地。妙老人圆寂后达文住持继承妙老人遗愿,于1915年为谭氏修葺陵墓并在陵寝周围植有百棵松树和百棵杨树。谭氏1917年病逝后即在此陵园安寝。“文革”中陵园被毁坏,但原墓碑和界石均由当地民众秘密收藏并得到保护。这次北京市政府在修葺陵墓时,谭鑫培的重孙谭元寿得知原陵园遗址已经盖起房屋等其他建筑物,郑重向北京市文物局和门头沟文物管理委员会提出:可以缩小陵园的面积,但是必须以不扰民,不破坏遗址上的其他建筑物为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这次修复的陵墓虽然仅占地约500平方米,但是在新建起的围墙中央,谭鑫培的陵寝仍然显得非常肃穆庄重,尤其是陵园进口处的石门两侧铭刻着梁启超先生在1915年所写的“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诗句为楹联,石门上方是“国剧宗师”四个大字,显示出墓主人德隆望重的身世和令人崇敬的威仪。在墓碑的背后是由92岁高龄的著名京剧学者刘曾复以及他的学生和宝堂撰文,93岁的谭门弟子王琴生书写的碑文,追述了墓主人以民族戏曲艺术造福人类的历史功德。在陵园中还重新树立起以记述当年戒台寺方丈赠地修墓为佐证的碑供拜谒者瞻仰。
石门楹联的来处:
四海一人谭鑫培
声名廿纪轰如雷
如今老矣偶玩世,
尚有俊响吹埃尘。
菰雨芦风晚来急,
五湖深处一烟笠。
何限人间买丝人,
枉向场中费歌泣。
题《渔翁衰笠图》乙卯人日梁启超
宣统间有陈君言,今海内才最高最盛,足以转移一世者,吾推二人焉,曰梁启超,曰谭 鑫培。闻者韪之,今鑫培乃介余乞任公题诗,遂跋如右。
谭鑫培碑文:
谭公讳金福,字鑫培,号英秀,艺名小叫天。生于公元1847年4月23日,卒于公元1917年5月10日。祖籍湖北武昌。少时随先翁谭志道学艺,自鄂辗转京津一带,经金奎班坐科后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诸皮黄名宿,工文武老生,隶三庆、四喜等班社及各乡班演出,兼升平署供奉。曾六赴沪申巡演,得同仁孙春恒等启迪,历四十年之艰辛求索,自组三庆、同春、同庆班社驰骋艺坛,并于氍毹精研技法,鼎新革故,海纳百川,遂使声腔于遒劲中得见柔美,如闻天籁;舞蹈通六合,含韵律,章法缜密;总讲求节奏之鲜明,重结构之凝练,雅俗兼顾;表演工其意,简其形,臻于天然;服饰更趋典雅庄重,创无生不谭,无腔不谭之大观,引领文武昆乱各行当之全新大变革,皮黄艺术从而为举世珍爱之国剧。更以亲手培植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大贤,为京剧承前启后,奠百年繁荣之根基。公历任精忠庙首、正乐育化会会长。廿世纪初,因率先摄制电影《定军山》并灌制唱片,启中华民族遗留艺术影像之先河。公编创、整合之百余出经典剧作,历经百年,至今脍炙人口,荫及后代子孙,造福艺业同仁,并为世界各国欢呼倾倒,故梅兰芳君尊公为京剧宗师,梨园汤武,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之总代表。亦如梁启超公谓之: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为铭记谭公千秋功德,今北京市人民政府特拨专款并由市文物局和门头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精心修葺谭公墓地,以垂范后世,流芳千古。
刘曾复 和宝堂撰文
王琴生书写
公元2005年9月 日
墓碑正文:
曾祖 谭鑫培 墓 曾孙 谭元寿 重立
门联:
四海一人谭鑫培
声名廿纪轰如雷
梁启超于乙卯人日
公元1915年2月20日 (正月初七)
门楣:
国剧宗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