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流传久远尽人皆知的古老故事。据此改编成的各种戏曲剧目也雄踞舞台,几百年常演不衰。最近,看了中国戏曲学院推出的邹忆青、戴英禄编剧,程派传人李海燕主演的新编京剧《杜十娘》,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这是一曲美的礼赞。杜十娘幼失双亲,被卖入娼门。然而,尽管命比纸薄,身为下贱,她却保持着一颗不甘屈辱的心,葆有着一片至纯至真的情。正像作者声言:名动京都的美艳,琴声哀怨的泣诉,博得了宦门学子李甲的同情。十娘寻觅到了梦中情人,将一腔赤诚的爱和未来生活的憧憬,全部寄托在恋人的身上。

这是一曲美被戕害的悲吟。布政司——作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岂能容得下一个青楼女子?豪门权势阻绝了她的自新之路,破灭了未来的憧憬。屈服于家门的淫威,更匍匐于金钱的诱惑,李甲背信弃义,将她转卖给恶商孙富。美被戕害于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这更是一曲以弱抗暴、维护做人尊严的颂歌。怒沉百宝箱是原话本的点睛之笔,也是戏剧的高潮。面对“买了我又卖了我”的李公子及花千两纹银买十娘、“待价而沽再卖佳人”的阔商,杜十娘毅然打开百宝箱,将旷世珍宝怒沉江中;而当两个丑恶男人眼睁睁地看着奇珍沉江而拜伏哀号的时候,十娘给了他们最大的蔑视,之后以死向“物贵人非”的不公发出了血的控诉和抗议。总之,剧作凸现了杜十娘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描绘了美被无情戕害和美的毁灭,具有感人至深的悲剧品格。

杜十娘的故事,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冯梦龙深受市民意识的影响,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对封建礼教持轻蔑的态度,对真挚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志在“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颂人间真情,揭礼教虚伪,表现了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这不禁使人联想起他的前辈、大戏剧家汤显祖。他们都生活在万历年间,他们笔下的两位杜家女性———杜十娘和杜丽娘,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一个是青楼娼女,一个是名门闺秀,但追求爱情幸福、婚姻自主,却是共通的。

如果把眼光越过重洋,我们将会发现,享誉全球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冯梦龙和汤显祖的同时代人。莎翁处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个性解放,歌颂纯真爱情,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他这一思想的反映。而我们将朱丽叶与知府千金杜丽娘、青楼娼女杜十娘联系起来加以比较,也会很容易地发现他们的共通点:反对束缚和桎梏,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而就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而言,杜十娘显然要艰难得多,悲壮得多!杜丽娘是抑郁而死,死而复苏;朱丽叶是错失性命;杜十娘则是惊天动地的怀宝沉江,以命抗争。中外的这些巨人,就思想内涵的深度和高度而言,都站在了世界潮流的前列。

演出显示了强大的实力:程派新秀李海燕饰杜十娘,靳学斌饰李甲,可谓阵容整齐。李海燕扮相俊美,表演大度,气势不凡,演唱深得程腔真谛,韵味悠长,激越处回肠荡气,徐缓处赏心悦耳。

李海燕饰演的杜十娘

昨天晚上应戏曲学院的朋友之邀,和社长一起去看了李海燕的新戏《杜十娘》的彩排。
我们去看戏的路上在南樱桃园换车,看旁边一个人分外眼熟,还不停的哼着皮黄,在昏暗的灯光中仔细打量才看出是朱宝光。和他打了招呼,坐在车上就聊了一路,说到去清华教戏、战友新排的《沧海忠魂》(本周二在国防大学那边彩排)、他刚刚录制的7期教京剧(都是马派早、中期唱段),还有好演员的标准等等。最后我们两个还是跟着他进的排练场。

早到了将近半个小时,与上次社庆演出请的鼓师小杨聊了一会儿,看见不少戏曲学院的老师,董德光还在忙着扮戏——居然以老生演孙富,有魄力。剧中李海燕演杜十娘、靳学斌演李甲,其余配角大多是戏曲学院的学生。乐队中也有不少学生,比如前半出的琴师小宋,也是上次来帮我们伴奏的。

在这出新编戏中,我看到了很多让我反感的因素,可以说不满之极了。

其一,大幕初启就看见一个台上小台,还是个斜坡,人物不断的从这里吃力地走来走去,小台又不时满台移动旋转,充分地代替了演员的双脚,也省略了跑圆场的功夫。一直奇怪这样台上搭台的做法是从何时兴起的,现在竟蔚然成风,无戏不搭台,而且越搭越新奇,从平台到斜坡、从固定到移动,似乎人物仅仅站在舞台上就不能突出,非要再高人一等才能完全展现,可见演员的表演功力不够啊。

其二,演员的服装新奇,特别是杜十娘,穿着大翻领的礼服,好像英国女王一般,与人物身份恐怕很难相符,还不如裙袄自然。而且更别扭的是,李甲衣着比较传统,两个人还偏偏总站在一起。道具也尽显浮华之气,悬在半空的大排红烛、从空降下的梅花长绸、不停变换的背景及灯光……

其三,对白和唱词不适合京剧表演,颇多现代词句,不用列举大家恐怕也能想象出来。唱词每句通常在10字以上,极力用词堆砌,用李海燕的程派唱法观众恐怕更难听清,而且连看字幕都比原来费劲了。其实以我的文学基础都能感到,完全可以缩减为传统的10字句。也许不规则句型和超长句型也可以算做对京剧的发展吧。

其四,唱腔新奇,极少顺耳顺嘴的,还有评弹的过门不时闪现,连反二簧里都能加进去(北冥的新编戏反二簧定律又一次得到验证),可能是希望有一个音乐主题吧,但也有点太明显太生硬了。而且很多字都要反复吟唱两到三次,不这样旋律就收不住,这也是新戏作曲中一个普遍的弊病。据戏曲学院的同学说,这出戏的排练相当费时,音乐部分非常难记——专业人士尚且如此,何况观众呢,怎么敢指望这样的戏、这样的唱腔能流传开去啊。剧中小生心理矛盾时冒出一句极其普通而传统的散板,我竟感觉那么亲切自然,心里禁不住叫了个好。

其五,始终摆脱不开的伴唱和伴舞,让我很替她们感到辛苦,其戏份大概不比任何一位主演少,可是这个戏到底是看谁呢。也许有人说是看戏,不是看主演,这恰恰违背了中国戏曲的规律,同时再一次证明了主演(或许应该认为是导演)表现力的衰弱与贫乏。

其六,不停地用乐队营造特效气氛,咕噜噜的鼓声和哐哐的锣声犹如雷电一般,使我的内心充满了焦躁和不耐烦,而不是戏剧希望的感动和震撼。

……总之,这样的戏演员越投入,就感觉越可笑可悲。照此下去,京剧不亡就没有天理,或者其实现在已经算亡了,而编导演者还在沾沾自得。应该不是没有文化吧,问题恐怕出在写戏排戏的目的和思路,在自己没有什么资本的情况下一味疯狂地追求创新,往往创出一个四不象。真希望巨大的投入能救了京剧,可是不得不承认有点痴心妄想,尽管心里仍然不服:这么多钱如果给我们排戏该有多好啊!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看新戏确实非常恰当——不看一辈子后悔,看了后悔一辈子。还好,我不会后悔,因为原来就知道不好,自从那次研究生班演唱会上听了李海燕的一段“忆江南”。不过一来为了感谢戏曲学院的朋友总惦记着我们,实在不好意思不去;二来也非常想确认一下这个戏到底差到什么地步,自己给自己找别扭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会不断看新戏,当然前提是免费的,即使看完总想骂,这种心态很奇怪呀,呵呵。

散戏已经10点了,小杨和小宋十分热情,非留我们吃夜宵,说边吃边聊。我们好歹要打车回学校,索性聊个尽兴。他们对现在的新编戏也是颇多感慨,而自己面临毕业又非常茫然,恐怕没有出路。我也不知道怎么宽慰他们,即使想帮忙也无计可施。传统戏曲的大环境如此,人人都是无可奈何啊。

2001年11月19日21:32:44 lyxue:我想说的你都说了,呵呵

我对新编戏一向是很宽容的,可对《杜十娘》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看的是周五晚上的那场,散戏后碰到该剧导演让我提意见,我真的无话可说,可惜了好演员啊。
导演的想法是:李海燕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嘴里、身上、表演等,想给她换换样(于是就换成了这个样,呵呵)。
导演也有苦衷:学院没有创作力量,搞个新戏很难,编舞、音乐配器等只能是院内同志来搞,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2001年11月19日22:06:14 往昔:昨天还想找您呢

结果手机、呼机都不灵。好在您已经看了,不至于一辈子遗憾,顶多遗憾一辈子了,呵呵。
他们真的想改么,我们的意见可以提么?希望人家不要接受不了。听小宋她们说,其实改了很多次了,起码董德光的台词就每次都有变动。可改来改去恐怕都是皮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