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天寒地冻,但在广场观看演出的进城务工青年们心里却洋溢着一股暖流:因为这是专门为他们举行的慰问演出啊。一位农民工对宁夏京剧团团长阎凤亮说:“你们是省级剧团,竟这么看得起我们,在这么冷的天,穿那么薄的服装,专门为我们演出,让我们心里暖乎乎的。”
另一股暖流,同时也在宁夏京剧团演职员的心中奔流:经过多年的沉寂、多年的苦熬、多年的求索,他们终于走出了困境。
宁夏文化部门领导的心中同样涌起一股暖流:在缺少忠实观众、人口较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不利条件下,一个并非土生土长的剧种能在一年内行程16000多公里、演出156场、创收82万多元,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啊!

生存危机:好汉难提当年勇

曾几何时,宁夏京剧团与全国87个京剧院团及其他剧种院团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渐渐跌入低谷。各种新兴的艺术和娱乐形式,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冲击了京剧演出市场。
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宁夏京剧团历任领导班子和演职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多方寻找出路。全团上下虽然强力支撑,仍然无法彻底扭转局面。最惨的年景,全年演出尚不足10场,就是这有限的几场演出,观众也是相当有限,有时观众甚至屈指可数。
虽然演出很少,国家还得照样拨出经费来养活剧团。由于演出场次太少,许多演员业务荒疏,基本功退化,个人收入降低,他们已经多年没有拿到足额的工资了。昔日辉煌灿烂的京剧,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剧团自身也面临生存危机。

深化改革:置之死地而后生

再也不能这样不死不活的了!在宁夏京剧团,人心思改。2005年年初,宁夏京剧团决定实行全员聘用制,进行深化改革。但是,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对这个积重难返的剧团来说,更加不易。
有一天,剧团排练新剧目,通知演员9点到场,但个别人到了10点钟才跚跚而来。仅仅排练了一个小时,有人就想走了。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市场的竞争!剧团为此出台了分配、奖惩、考勤、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装备了指纹打卡机,下决心整肃纪律。很快,有16人被停发了工资。改革所产生的激励、震慑、约束作用,迅速显现出来,全团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形式:走出剧场天地大

京剧对演出条件要求较高,对剧场依赖性较强。但是,在各种新的文化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今天,如果继续坚持在剧场演出,那么剧团、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地方剧团就会失去观众,更难以走出困境。为此,宁夏京剧团决定:变坐等观众为送戏上门,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去寻找知音。
“内抓管理出作品,外闯市场创效益”成为全团的共识。宁夏京剧团真正走出去了,演出的天地也宽了。在他们提供的全年演出场次统计表上,记者数了一下,在全年150多场演出中,真正在剧场演出的只有20多场,多数是露天演出。送戏进校园,送戏到工厂,送戏上山寨,送戏踏军营,送戏下工地……送戏,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减少演出开支,他们有时一天要演两三场戏。最多的一天竟然演了4场!送戏上门,方便了观众,却苦了他们自己。由于有的地方相距较远,他们常常在天没亮时就上车赶路,等演出结束、卸装、装车后回到家中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但大家依然心情舒畅,情绪饱满迎接下一场演出,因为大家都感到有奔头了。在他们的脚下,送戏上门的路子终于越走越宽了。

创新手段:流动舞台成气候

要送戏上门,就要有交通工具;要保证演出质量,就要有合适的舞台和设备。在自治区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宁夏京剧团购买了东风加长大卡车。经过精心设计、改装,一台采用液压装置、能够自动伸展收缩的流动舞台车诞生了。
这个装备了先进音响设备的“流动舞台”,装卸一次只需20多分钟,经过三次伸展舞台面积可达134平方米,完全可以演出大型戏剧,是目前国内最大、也是最先进的“流动舞台”。最近,上级又为他们“锦上添花”,出资55万元为他们购买了大轿车,一举解决了无法出行、无处化妆两大难题。

创新内容:“看人下菜”酿佳肴

送货上门,精神可嘉。但是,如果货不对路也是枉然。只有适销对路,才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此,宁夏京剧团不断探索演出与市场互动机制,根据不同观众的需要排演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节目。
他们摸透了观众胃口,注意“看人下菜”,“投其所好”:对中小学生,他们重排了《武松打虎》、《东郭先生和狼》、《金色的鱼钩》等京剧课本剧,配合语文教学,普及京剧知识。对一般观众,他们则排演综合性文艺节目。里面既有戏曲,又有歌舞、小品、曲艺、器乐演奏和其他节目,让不同口味的人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节目。
为了宣传交通法律、法规、条例,他们创作、排练了大型音乐情景京剧《红绿灯斑马线》。其新颖别致、灵活多样的表演,使观众在观看节目中受到感染、教育。就是演出京剧,他们也注意增加观赏性较强的节目,适当多演武戏,减少过长的唱段。他们甚至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适当增加或缩减京剧节目的比重。
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无论为那类人群演出,都能受到欢迎。2005年9月24日,他们在同心县文化广场刚演出不久,就下起了大雨。舞台上的地毯都被雨水泡透了,但是,在场的几千名观众就是不走,硬是站在雨水中看完节目。在黄羊滩农场演出时,演员在演出前听见有人说:京剧有什么好看的。但看完演出后,他们又由衷地赞叹:京剧也很好看!

一专多能:京剧演员都有“客串”才能

特别的观众需求、特殊的演出市场,使许多京剧名角练就了多种本领。最近,记者有幸在广场上观看了他们的演出。
只见花旦王娜既唱京剧,也唱流行歌曲,《说唱脸谱》、《老鼠爱大米》唱得一点也不含糊。剧团党支部书记、花脸华来则把自己打扮成小丑模样,一板一眼地表演起滑稽节目,质量一点也不低。团长阎凤亮曾经当过兵,与京剧本没有特殊的关系,但他的“报幕员”当得很称职,抽空他还演唱了《骏马奔驰保边疆》、《好汉歌》,也算接近专业水平。
剧团办公室主任邸晓光在演出现场告诉记者,团里许多人都是一专多能。由于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大家的心气都很足。就这样,宁夏京剧团一年的演出场次、演出收入超过此前多年的总和,这不仅在西部各省区中名列第一,就是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谁能说这不是令人振奋的暖流呢?
信心满怀的宁夏京剧团,在新年开始之际又拟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继续巩固本地市场,积极开辟外地市场,让魅力无穷的京剧艺术大放异彩!

(摘自 《光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