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们说,天津的京剧观众是最热情的。可我这么多年,始终都没有机会见识见识,不能说不是一件遗憾的事。然而,在前日,在《裘韵传芳——京剧新秀崔玥个人演唱会》上,着实的让我亲身感受到了。虽不是全豹,但也算是窥之一斑了。在崔玥的演唱会上,特地从天津赶来的庞大的亲友团格外引人注目。也是崔玥唱得太好了,也是节目安排的太精彩了,也是来自天津的亲友团的热情太高涨了,整个剧场,彩声和掌声始终都没有间断,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海洋之中。
天津的京剧观众,热情,豪放,朴实,真诚。当第一个节目“玫瑰铿锵”一开始,一段群舞和一段合唱之后,崔玥出场,刚要开口要唱,但还没唱,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句“真好you!”从后排传出,传遍剧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听得非常清楚,于是引来了全场的笑声,笑声过后,崔玥的第一句唱词也刚好唱完,紧随其后的就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我不知道“真好you!”这三个字,是不是天津人释放热情的特有方式,还是家乡父老面对自己儿女的由衷话语。但是我觉得,在那个场合,在那个演唱会上,在那个节目中的那个当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它抒发的是一种情感,它传递的是一种亲情和乡情。
说到京剧观众的热情,总让我追忆到十年动乱之后的岁月。那是一个文艺整体复苏的时期,也是传统京剧,从噩梦中慢慢醒来,并小心翼翼的走向舞台的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北京的京剧观众,应该说是北京的全体市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对传统京剧艺术的那份热情。那是禁锢了整整十年的、积蓄了整整十年的,压抑了整整十年的热情,一旦并发,势不可挡。那一天终于来了,现已无法考证那是公元1977年的几月几日了,人们走出家门,奔走相告。汇合在筒子河边,聚集在龙潭湖畔。到处是人山人海戏迷票友,到处飘荡着京韵悠扬的西皮二黄。我的学生时代虽然经历了大唱样板戏的年代,但却不知传统京剧艺术在普通市民中,居然有这么广泛的群众性。当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我们北京人都会唱京剧!”
“北京人都会唱京剧!”这话一点不假。原本相识的邻里大爷大妈,也能站在人群当中唱上一段两段,步履蹒跚的老爷子、老太太,处着拐杖,或是坐在小板凳上,也能一气呵成的唱完老的《贺后骂殿》,老的《逍遥津》中大段的二黄。当年的这些老年京剧观众,他们大部分与上个世纪同龄,经历了从余、高、马、言,到马、谭、奚、杨,从陈德霖、王瑶卿到梅、尚、程,荀。见证了京剧历史中最辉煌最灿烂的岁月。他们谦逊、和气、有涵养、有风度,又诲人不倦。他们把他们的劫后余生,全部交给了他们充满热情并钟爱一生的京剧,他们用他们的耄耋之躯,向年轻的一代传递着、传播着、传达着传统而又古老的京剧艺术。思想起来,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我也是一位对京剧艺术充满热情的京剧观众,看了将近三十年的戏。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还没老呢,可这京剧却比我先前一步走进了老年。京剧需要京剧观众的热情,京剧观众也需要精湛的艺术来慰籍,一个供,一个需,既对立又统一。中国京剧论坛这儿,在一定意义上确实能反映出当今全国京剧观众的主流民意,能反映出当今全国京剧观众对传统京剧艺术的热情,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国家剧院顾及一下京剧观众的民意,不负当今广大的京剧观众对传统京剧艺术的那份热情。

9月12日

本贴由青龙桥于2005年9月12日01:53:59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