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四进士》的听戏夜话,快到八月半了,感概人生,总是少有好的情思。中医劝慰病家,老年人少缅怀既往,以宽心为怀!多少岁月过去,人将终老江东,可有一人,时浮眼前,总挥之不去,挥之不去者,却又是与洒家毫无干连的一位先生——陆兰秀!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笔者常在苏州市图书馆看书,那年月的市图书馆,静静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去的次数很多,最早看到电视也在此地,架了有三根旗干高度的天线,电视机很小,屏幕上似水波浪一飘一飘。那年月香港电影多,夏梦的《抢新郎》,还有苏联片《法吉玛》,都很好看,人们对于电视是很陌生的。

不过几年,叫做“文革”的开始了,传闻市图书馆付馆长叫陆兰秀的被揪出来了,被批斗了,被监督劳动了,笔者当年是市图书馆的老主顾,很有缘份,经常路途上会碰到她。往后又多次看到她坐在一只小木匣上,用漆帚在涂漆。灰白的头发,带了早褪色的金丝边眼镜,人没有一米六高,体重谅不会超过八十斤,默默无声地在干活,周围工人们的良心都不错,给她最小的,易搬动的零件,让她省力点,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

游行、红旗、口号、批斗、不时呼啸而过的刑车,那是个“火红的年代”……忽然有一天,偶儿长街过,看到了我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斩条高竖,上写陆兰秀,少不了还打上个红叉。两个头戴钢盔高大强壮的汉子,中间夹了一个反剪双臂,灰白枯槁头发的小老太婆,据说下巴都拍下来了,可口里还塞满了破布,笔者心沉沉地惊颤,她还在挣扎,摇晃着头!她颇似我母亲的年岁,这究竟为了什么……

时光流逝,岁月消磨,旧的痕迹很快淡去,苏州城西南有山峦起伏,中有横山,系烈 士陵园,幽静之之,笔者常去摄影走走,料不得有一次与孩儿去,信步山坡畔,见坟岗浅浅,碑石林列,其中一块,上赫然三个大字:陆兰秀!我心头一震,招呼孩儿,赶紧转到碑后,啊!果真是她!往昔那一幕一幕……!幸得此番见着,何为?嗣后再去,坟早不复存在,碑亦荡然无存矣!问及种树父老,曰:除早岁旧坟,余皆迁至堂室封存,平时轻易不可见也!哦!总是往昔“伤心事”,忘却吧!压根儿权当没有发生过,跳过中间这一段不幸的人的不幸时光!继往开来,“重建传统”?!

笔者作上述段落文,其中有多少传统意?且先搁至一旁。传统一说,笔者往昔真深谙皆懂?真有深层次的解析?怕未必见得!据《汉语词典》解,【传统】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可见传统之中包容的内涵非常丰富,而我们平时习惯了传统戏曲的标识,所以把老戏称谓为传统戏,把新戏称谓为新编剧目,大家都感到很自然,应理顺章。不会去探求个究竟,这传统会不会发生变化或替代?发生割裂或清除?少有人去想这一些!

但是,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观念和因循的旧说将会发生碰撞,笔者以前题为例,探求一下“传统”二字,文革前陆 兰秀先生她在图书馆,她尊循的传统是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很平静,也很安逸,于书香中打发光阴,没有什么错误,还大小是个官或头。可是不久,因循的传统打破了,传统不再是世代相传,有时简直是朝令夕改,传承的时间跨度也许几十分,几个小时,在迅速地变换着标识,在传统的观念迅即的变化中,陆兰秀先生开始倒霉了,她说了不该说的话,没有尊循“极左思潮”当时唯一的传统法则,打击是致命的,她被枪毙了!

时光推移,当另一股思潮形成了主流,社会又尊循基本还算正常的道德准则时,也就是说尊循了正常的传统时,陆兰秀先生又从罪大恶极、肉体已经消灭的罪人,升华为悲壮的烈士,安葬到了烈士陵园。而阳光普照着烈士陵园的草木和墓碑,平静的日子越来越长时,这时候传统似更希望忘却历历在目,血淋淋的现实标识,终于连坟墓和碑石也从眼前消失了!善良的人们确实希望忘却往昔的苦难,也许真希望有一个和谐的传统出现并与世常存!

回到传统的艺术、戏曲、京剧。笔者原也以为传统戏曲,是指旧的戏目。而且这是不会变化的,也是不允更改的。果真是这样吗?笔者慢慢认识到自己的“天真和幼稚”,甲子之年还用这幼稚园的词汇?不!还不如用愚昧和落后来得妥贴。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毛对柯有一段批示:“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 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笔者在京剧论坛上,看到先生们涉及戏时,常常会抬出伟人来作注证,看看这四十年前一段话,谅也是不无益处的,更无况围内还有个先进性教育哩!而新近《中国文化报》〔戏曲的精品制造与走向民间〕作者常晓华的文章,限于篇幅,笔者无法将通篇皆是洋洋洒洒、词藻堆积的“天作”摘下来(请看咚咚锵首页上)。文中那“豪言壮语”看了更会有深刻的启发:“……两年来,文化部主持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第一批剧目(包括入围剧目)已经诞生。像京剧《宰相刘罗锅》、《骆驼祥子》、《华子良》,川剧《金子》等等一些优秀的戏曲剧目,堪称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当我们倘佯于这栩栩如生、动人心弦的人物形象中流连忘返时,当我们陶醉于那五光十色、变幻频繁的绚丽舞台感叹无比时,当我们惊诧于戏曲艺术带给每一颗灵魂的艺术震撼、视觉冲击时,迎面而来的是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树所绽开的崭新的花朵,它们散发着分外迷人的芬芳。成为新世纪文化艺术进入先进文化行列的典型代表。”“……占据世界文化的广阔舞台。”看了这些“美若天仙”又“胸怀全球”的话语,回味毛的警示,常某人确实似按毛 的警示,做着文章;中央分管的部门,假若将常的文章制定为纪要;若将常的观念制订为政策,并分列为细则;或钦定为传统!那么毛的警示,就一点无有过时的感觉,那“成为新世纪文化艺术进入先进文化行列的典型代表。”的闪光语言,常这位先生他确实是坚定地走在毛指引的康庄大道上,并乘胜前进!

传统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传承了两百多年历史的京剧艺术,也从来没有平静过,也别存在任何幻想!传统是会变化的,传统是会被替代的,传统可以被取谛,传统也可以被回归,啊!又回到了那句:“当几何公理违背了人的意志,同样会被推翻”的老话!说京剧艺术走向现代化是永恒的主题的先生是聪明人!他说了这句最聪明不过的话! 每每看着家中那套装祯新颖,又有老唱片格调的光碟,《逍遥津》、《艳阳楼》、《宇宙锋》这些早年老的戏目,对着边沿的一圈字“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系列光盘 1949 ~ 1999 ”它更使我明白了传统的含意,也更使我明白了传统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当新的一代艺术家,新的一代艺术作品,真能受到人们狂热的欢迎,那么传统的替代必然开始,而尔今是否己经出现了如此的端倪,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戏曲的精品制造与走向民间〕的常晓华,他真的看到了?笔者四百度的眼镜掉了,还在地上摸索那是否跌碎了的老花镜片呢!

“……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故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面对传统,面对京剧,笔者坦然面对传统京剧的萎缩或被替代,但是笔者坚信,纵然到了这一步,传统京剧绝不会从民间消失,它也会似古诗词,尚有那悲壮的余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流传千古!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5年9月17日22:09:12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