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台湾“梅派”名票龙乃馨

文慧

2004年初冬的上海,天气已见寒意,但浦东新舞台内却暖意融融,“第五届中国京剧票友节”正在这里举行。11月27日这天,舞台上一位身穿中式服饰,清唱“梅派”名剧《太真外传》的票友引得大家静静品味,满堂彩后组委会破例请她返场又清唱了一段《穆桂英挂帅·捧印》,她就是台湾“梅派”名票龙乃馨。
京剧的传承主要依靠代代熏陶,龙乃馨的父亲龙宇纯先生供职台湾大学,票戏占据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且拉得一手好京胡,与从大陆落户台湾的大批京剧名角交往深厚。龙乃馨童年时期在父母亲的带领下频繁出入剧场,观看到许多名角的精彩演出。16岁那年,家中“逼迫”龙乃馨温习功课准备高考。为便于女儿静心苦读,父母亲有意躲避,不想,他们刚出门,龙乃馨就取出家中珍藏的录音,一出完整的《楚宫恨》从念白到唱腔都学了下来。事有凑巧,几日后,龙乃馨随父母亲去看《楚宫恨》演出,观剧过程中她告诉母亲:“这出戏我全会!”第二天,“女唱父随”的声腔从龙府传出,又急又气的母亲唯恐贻误女儿的考学。当女儿手捧第一志愿的录学通知书递与母亲时,母亲又是一喜,自此家中同意龙乃馨“下海”习艺。之后,一场大病险些断送了龙乃馨的生命,夺走她对京剧的爱。
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京剧的唱念做舞,龙乃馨时常到票房清唱,最初是由父亲陪同。后来就自己常“驻”票房了。此刻,她结识了一位深谙京剧的李奇峰先生,为她传授京剧技艺,指导她如何鉴赏、掌握唱念的方法,这样的学习生活直到李先生辞世,长达14年之久。周正荣先生是上海戏曲学校“正”字科毕业,他对龙乃馨的培养也是煞费苦心。1991年龙乃馨与父母亲初来北京,原定的演出受到挫折,一家人束手无策,最终还是请到当时正在天津排戏的梅葆玖和姜凤山先生才解决了难处,他们让北京的梅葆玥和李玉芙老师帮忙联系相关事宜。梅葆玖先生见这位台湾的年轻票友对“梅派”艺术竟是如此痴迷、钻研,唱的又是如此地道,在票友中能够具有这样的功底实属不易,出于对“梅派”艺术传播的使命,遂于1993年收龙乃馨为徒。她是梅葆玖先生收的台湾业余弟子中的第一位,另一位是专业演员魏海敏。
龙乃馨在拜师后的六年中,无暇来北京继续深造,每时每刻都在与疾病做着斗争。然而,她在苦苦挣扎的同时,仍难以割舍对京剧的痴情,对“梅派”艺术的眷恋。如今,已然定居北京的龙乃馨把全部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京剧上。这几年,凡“梅派”剧目《玉堂春》、《西施》、《宇宙锋》、《汾河湾》、《穆桂英挂帅》等,龙乃馨都曾在舞台上亮了相。《宇宙锋》是梅兰芳大师最钟爱的戏,龙乃馨与专业演员侯连英、谭娜合作上演了这出戏的“修本”一折,那纯正的韵味柔美甜润那舞动的身段优雅婀娜,而装疯的神态又是惟妙惟肖,演出了赵艳容“半疯半醒”的神韵。她和著名“马派”老生演员张学津演出的《汾河湾》,令老观众们回忆起当年梅、马合作的情景。“捧印”和“出征”是《穆桂英挂帅》中的重要场次,穆桂英边歌边舞,分量很重,是梅兰芳创造的最后一个人物形象。票友出身的龙乃馨为了演好穆桂英,的确在舞蹈、身段,甚至扎靠上很下了一番功夫。梅兰芳先生创演的神话剧《洛神》,无论服饰、造型,还是唱腔、念白都深深地吸引着这位“梅派”艺术的痴迷者。多年前,龙乃馨己将“洛神”全部行头置办齐整,期待着与观众见面。
回归北京六、七年的龙乃馨在深造“梅派”的同时,还在为宣传、普及京剧做着工作,她开办了“龙女的网站”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来了解京剧。现在,她最大的意愿就是多学几出戏,举办一场“龙乃馨梅派艺术展示会”来汇报自己学习的成绩。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2006.3)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