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新周刊》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对“少数派”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大意是:1.多数人的声音不总是对的,历史在反对声中进步;2.在公共利益面前,多一种反对的声音,就是多一分理性;3.反对者往往属于少数派。少数派越来越沉默的现象被称做“沉默的螺旋”;4.如何跳出“沉默的螺旋”?唯一的出路就是尊重少数派,聆听反对者的声音。
作者在文章中论述到:如果将社会当作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少数派”就是它必不可少的免疫系统。好比人身体上的淋巴、腮腺、盲肠,除掉它们,将会降低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作者进一步得出结论:保护少数派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上面引述了这么多,大家想必已然理会到我的意图了,那就是,我们也不妨善待一下论坛中的少数派。
纵观论坛,对京剧界某些事物和人物(名家)的批评仍有增无减,个别甚至言辞犀利,令人难以接受。依我看来,若非无中生有或恶意谩骂,应属正常,这也是论坛原旨的实质所在。
文革以后,阴霾散尽,传统复甦,京剧复兴。老一辈呕心沥血,梅开二度;新一代人才辈出,兰桂齐芳。加之大奖赛,音配像,好戏连台,目不暇接。那几年戏迷们真是过了一阵好日子。
如今,网络技术的兴起,又将我们领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老戏迷坐坛论道,同时也使那些视京剧等同陌路的年轻人也由此步入了这华丽的殿堂。新一代追星族簇拥而起,给濒将衰落的戏迷队伍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此同时,网上论坛与戏评也给京剧艺术探讨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尤其是那些年龄在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网络群体,朝气蓬勃,思想前卫,无疑是京剧振兴的希望与中坚。
再谈题旨。何为少数派,广义的讲,凡提出批评者即为少数派,并非单指戏迷的某一个层面,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不经意间都可能成为少数派。我浏览了几个论坛,尤其是戏迷评戏台,对少数派的“围剿”还是比较厉害的,他们常常将对某演员的评点视之为不恭,对于当今名家,更是只许说好,不许说坏。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甚至于相互攻讦,最终至网管杀帖。但论坛不是祭坛,它不可能只让信徒匍匐朝拜,不许喧哗。恰恰相反,论坛之根在于论,众口铄金何为论,意见一致何来论,我们需要反对者的声音,正是这些少数派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论坛绚丽多姿而显得生机昂然。
在下不才,混迹于论坛,虽是小心翼翼,慎言谨行,却也是个脑后长着反骨的少数派。对当今京剧名家,欣赏之余,意犹未尽,也难免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譬如我说过:李世济劳苦功高,却是未得程派三昧;于魁智春风得意,但其底蕴尚嫌不足;关栋天戏味如京歌;孟广禄力竭如拚命;谭元寿敞亮失音准;李维康纤巧缺韵味——如此等等。自思话虽难听,确是并无恶意。不料每言至此,辄引来众怒,这个说:李老师有你说的么?你是个什么东西。那个说:你说于老板不行,你给我来段试试;这个说你信口开河,那个道你有眼无珠――唾沫星子加浓痰,集起来足有三斤。令人欣慰的是,网管开明大度,对我辈尚能容忍宽放。
网络戏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在评价其层次时,我不赞成将其按老中青划分,这样容易鱼龙混杂,横生隔阂。因为据我观察,各年龄段知识涵养均良莠不齐。再者,老戏迷虽见多识广,但观点难免食古不化;中青年戏迷虽阅历不多,但见解不乏远见卓识。论坛确是新老戏迷横向交流的好去处。网友之间,虽时有龃龉,却基本上都是操守自律,和气可亲,这也是我愿意常到网上来溜达的原因。
朱熹曰:“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要义在于一个‘活’字。这个‘活’,对论坛而言,即为‘论’。没有争论的论坛是不可想象的。对少数派的言论,即使不去赞同,也当引为警醒。我们不妨反问自己一句,或许他说的是对的呢。
对少数派的宽容,即是对网友的宽容,间或是对演员的宽容,当然,也是对京剧的宽容。
本贴由观生于2004年11月25日17:32:0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